首页 -> 2007年第3期

因为自负,所以失败

作者:王海霞




  《史记·刺客列传》中塑造了荆轲这一见义勇为,急人之难,不畏强暴,临危不惧,慷慨磊落的英雄形象。的确,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在历史长河中,荆轲身上的那英雄特质依旧熠熠发光,那浩然正气依然光耀千古。
  我在为他不可侵犯,不可折服的崇高人格礼赞之余,却又替他自负的性格痛心扼腕。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自负,导致了整个刺秦计划的惨败,最终身首异处,祸速至燕。
  荆轲自负在易水送别之前就初见端倪。对于刺秦,荆轲与太子丹有周密的计划:一是准备厚礼,即樊於期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二是准备工具,即锋利而且有剧毒的匕首;三是准备帮手,即太子选择的副使秦舞阳。而出发之前,“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可见,荆轲看重的不是副使秦舞阳,而是自己的友人,完全没把秦舞阳放在眼里,使副使形同虚设。这是其一。其二表现在朝见秦王之时,置身于设九宾大礼的秦皇宫,面对穿戴庄重的秦王与众臣,秦舞阳“色变振恐”,此时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这一笑一言虽然反映了荆轲以缓和紧张气氛,松懈秦王戒心的冷静、从容、机智,但也将荆轲的自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三,整个刺秦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可谓滴水不漏,作为计划重头戏的廷刺秦王的细节不可能不做详细而周密的研究,文本所记载的荆轲理想中的行为细节是“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可见,如何劫持(或刺杀)秦王,荆轲已成竹在胸,自己是主打,副使秦舞阳根本不在考虑之列,配角都轮不上,刺秦仿佛与他无关。
  试想,如果荆轲自谦一些,在出发之前,与秦舞阳演练好廷刺秦王这幕戏,预先分工合作,“图穷匕首见”时,秦舞阳只须上前一步,按住秦王,荆轲劫持(或刺杀)之举怎会不成?
  因此,性格上的致命弱点葬送了英雄,而千古流传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也只能是荆轲送给自己的一曲挽歌罢了。
  学校:江苏海安孙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