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是迂腐还是机智

作者:冯永芳




  《闺塾》中的陈最良是一个迂腐可笑的教书先生,他受封建理学的影响,一言一行都自觉维护理学教义,但书后习题中把下面两处也看作是他迂腐的表现,本人认为甚是不妥。
  其一:“(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其二:“(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教参认为,陈最良在回答小姐的问题时,不顾语境,答非所问,十分地迂腐可笑。
  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批判封建理学对人性的禁锢。大好春光较之于子曰诗云,前者当然更具有吸引力。但作为拿了东家束修的塾师,陈最良只有尽心尽力按照东家的要求施教于弟子,而这个弟子的身份又是小姐,这在教学管理上就比较麻烦。他不可能在小姐不耐烦时说:“这诗文没意思,花园里逛去吧!”他也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故意曲解小姐的意思,既委婉地批评了小姐的畏难思想,又维护了师道尊严,同时还执行了东家的意图,可谓一箭三雕,这不失为一种机智。
  对春香的搅闹课堂,陈最良已经相当不满了。待春香离开了,小姐却又上课走神,思想开了小差。读着子曰诗云,忽然提到鞋样。别说不谙女红的陈最良大脑要短路,就是一向以“长向花阴课女工”自诩的老夫人恐怕一时也转不过弯来。但陈最良并非不知小姐所云,他的答非所问就非常明显地把他对小姐的不满表现了出来。言下之意,什么鞋样不鞋样,谁要你做什么鞋?你只专心听讲,好好读书罢了!
  由此可见,陈最良的两次答非所问,并不是迂腐的表现。相反正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机智和幽默。这种机智和幽默,更显示出他誓将理学教育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
  学校:江苏东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