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僻居难耐孤寂

作者:黎 康




  杜甫的《客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人教版语文教参认为“这首诗是杜诗中难得的一首风格明快的诗”“整首诗从头至尾洋溢着‘喜’的心情,”这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依笔者浅见,“明快”和洋溢着的“喜”只是表面现象,而孤独寂寞才是诗作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笼罩全诗的不是欢快、幸福、其乐融融的气氛,而恰恰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深沉的伤感。
  首先,诗的首联写了居住环境,这种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季节、气候,同时通过“但见群鸥日日来”初步点明了车马罕至,僻远孤寂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遂与外人间隔”的隐居生活环境。颔联写迎客的准备,写花径不曾因客人到来而打扫过(或许今天破例不打扫了),柴门多日关闭,今天终于要为“君”的光临而敞开了,这虽然表达了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但透过这喜悦的背后,我们所读到的却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寂寞:要不是一直孤独寂寞,客不常至,怎么谢花铺地却不思打扫,蓬门既设却终日关闭呢?颈联和尾联承接上联继续写待客饮酒的场面。特别是尾联两句,作者嫌两人对饮不过瘾,又把邻居老翁唤过来,以喝尽壶中残酒,这看起来多么豪放、尽兴,真是喜不自胜,有痛饮狂歌、一醉方休的酣畅张狂,但越是这样写,越能反衬出作者在这里生活的偏僻、冷清和孤独。给人的终极感觉是欢乐太少,机会难得。所以,从全诗的思路来看,前四句基本上通过家居环境的交代,直接表现了诗人的疏懒、孤寂和惯常生活的单调,后四句则是以乐事衬衰情,通过典型的待客场面的描写,以表面的暂时的明快放旷,来突显实质的僻远和孤寂,作者故意把这个主客层的场面放置在前四句所渲染的底色和基调上,是为了收到一种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鸟鸣山更幽”之奇妙。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表面上虽然比较明快酣畅,但它恰恰因此而暗示了诗人压抑、悲凉的心境和冷落寂寞渴盼交游的生活状态。笼罩全诗的还是偏离烟火现实的伤感,僻处时难耐的孤寂,掩盖在生活暂时安定之下的隐隐的失落。
  
   学校:湖北通城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