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三点导读

作者:冯绮明




  美点赏析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普希金的诗歌风格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平淡而浓郁,自然而精美,简洁而深邃。
  这首小诗单纯而迷人的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它像韵文中的音乐,诗中的雕刻。走进普希金,才知道,人的心灵可以如此丰腴、瑰丽。只是几叶凋零的花瓣,诗人就让思绪越过漫长的时光,在凝重的岁月中滑出轻灵的舞步。
  “哪一个春天?”
  “它开得很久吗?”
  恍然间,身边便似落英缤纷,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蜂飞、蝶舞、莺闹,还有小花摇曳其间,淡粉还是嫩黄?是害羞地低着头,还是在快乐地追逐阳光?一天又一天,那么鲜美的生命就这样奢华地盛开着,开了很久或如昙花般一现有区别吗?在长久的盛开中,它可曾有过隐秘的渴望、迷茫的等待?晴空的闲云,听到过它的叹息吗?月夜的青辉,可曾把凉意涂抹上它日渐苍白的脸颊?
  “是谁把它摘下?”
  “又为何把他放在书里轻压?”
  举重若轻而又难掩怅惘的探问中,不禁引人遐思:是否把花夹进书页,就可以封存记忆;是否不再相见,思念就会消失;是否忧伤能随着季节凋零,春天绽放的是另一丛没有泪水的新绿……那支郑重地收藏花朵的手,带着怎样颤抖的热情呵!
  一个目光敏锐、感受细腻的人,会时时处处发现美的闪光,会觉得诗情俯拾皆是,生活中随处洋溢着迷人的美和优雅、耀目的光彩和温和的润泽。如果每天只管享用山珍海味,却从不曾被诗歌打动过,该是怎样遗憾的人生。我们都是那朵小花。有时,能做到的最好的事,就是不再将青春沉溺于无望的思念中。但这世间,本有些时间,是用来浪费的;就如有些人,是用来错过的一样。
  
  难点指津
  
  别林斯基说过:“在普希金的情感中永远有些特别高贵、温和、柔情、馥郁、优雅的因素。”在这首《小花》中,诗人哀歌式的忧郁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伤心的离别紧随着柔情的相逢,在田野中漫步的也是孤独的身影。从枯萎的花朵,到怅惘的遐思,从寂寥的观照,到黯然的叹息。在诗人的世界里,似乎全没有热闹活泼的概念。
  诗中时空转换的灵动,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睿智。诗是生命的明眸善睐、粲然一笑,而智慧则是生命的灵魂。作者以俄罗斯油画般的田野为风景的底色,描绘出一幅幅或甜蜜、或忧怨、或寂寥、或感伤的画面。这应是读者在读中细细品味的。
  
  考点训练
  
  “可是为了纪念温柔的相会?/还是留作永别的珍情?/或者只是由于孤独的散步/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参考答案
  诗人哀歌式的忧郁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他以俄罗斯油画般的田野为风景的底色,描绘出一幅幅甜蜜而忧怨、寂寥而感伤的画面,更刻画出诗人怅惘的遐思、寂寥的观照、黯然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