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全半相依
作者:张 盼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给人一种美感,却又略带一种哀伤之情,她不是浓眉大眼,也不是过于清秀,正好介于二者之间,“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就是“半”的微妙之处。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用“半”字抒发了自己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落第者的失落与惆怅。“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这是黛玉寄人篱下葬花之时的春愁与伤感。“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玉土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是黛玉对白海棠那冰清玉洁的赞美与颂扬——像梨花那么白那么香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半床落月跫声切,万里寒云燕阵迟。明岁秋分和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道出了秋末菊凋之时,对残菊的挥手别离。也许是求全无门,才会有这么多半的绝唱。
半,总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透出凄凉渗出哀惋。仰望藏在树梢后的一弯残月,就会想到亲人离散,故人相别,勾起了一种思乡之悲,念故之痛。看到半开的花朵,只感觉没有全开时的娇艳美丽,缺少情趣。那么,为什么不进一步想一想,再过几日,半月将全,亲人将聚,半花将开,娇艳将至?半,其实是全的前奏,没有半,何来全?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诗中的“半”却截然不同。它所显示的是人民生活的富足与安定。看似半,实则全。
全,岂不是很好?古人爱文武双全,今人爱才貌双全。全,即人们心中的完美。弃半求全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趋势。全,是一种执著,一种向往,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韧劲。
然而,有时全到了极致反而成了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过度地追求物质上的全,反而会渐渐地失去自我,难道这不是求全中最大的遗憾吗?一树树粉红的樱花竞相开放,在风中飘落,如尘,似雪,人们在这完美的诗境中拍照,嬉戏。然而,片片花瓣落地后,却无人问津,遭人践踏。全,在悄然中变成了半。
世界万物,相生相克,全也好,半也好,喜亦自然,悲亦自然,美亦合情,凄亦合理。
半是全的前奏,全是半的延续。全半相依,才是最理想的鲜活世界。
学校:湖北襄樊市第四中学;导师:刘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