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三点导读(二)

作者:戢运宏




  美点赏析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她的作品富有人道精神,并蕴含爱国怀乡情感,同时因笃信基督教,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情绪。
  《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取材于生活小事,写自己与公公出于不同的价值观,分别买了一袋桶柑:“我”比较看重橘子的观赏价值,“我买的每一个橘子都带梗带叶。而且,我又专爱挑叶子极多的那种来买”;而公公看重的是橘子的食用价值,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点枝叶都没有的那一种。买同一种橘子,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方式,必然要分出一个孰是孰非。但作者却一反常规:在托出自己选择连枝带叶的橘子的理由之后,又入情入理地分析公公为什么要选择那种光秃秃的橘子的心理原因。两种方法都有道理,没有是非之分。这是多么宽广豁达的胸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宽容精神!
  因此我们说,《买橘子的两种方法》美在胸襟,美在气度。张晓风虽为女流,而胸襟气度却胜似须眉!这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柔婉中带刚劲”。虽然作者觉得公公买的那种橘子光秃秃的不好看,但认为这并不损害公公作为从艰难困苦中过来的老一代人勤俭节约的美德。作者的宽容,来自她善解人意,而善解人意则由于她善于换位思考——她从公公的人生经历推想公公这样做的理由。正若作者所说:“我对他也对”,因为真理有时候不止一个。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人处事常常只遵循一个标准,不合这个标准,就被我们斥之为荒唐;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顺自己的心意,就被我们称之为错误,甚至非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不可。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在所难免。读了这篇散文,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问题了。
  
  难点指津
  
  作者明明买了自己非常满意的橘子,却为何不把它拿出来给公公看,而是“悄悄把自己买的带叶桶柑拎进自己的卧房”?
  这是因为自己回到家,才发现公公也买了一袋同样的桶柑。“他似乎没有发现我手上的水果”,只高高兴兴地对“我”讲述他买橘子的“秘笈”:他选没有梗叶的橘子买,是因为梗叶这些东西占重量,买两三斤带梗叶的橘子等于少买了一个橘子,划不来。公公这样做、这样想自有他的道理。因为“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穷边缘挣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的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日待人其实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虽然我也觉得我买的这种带梗叶的橘子合算、占了便宜,但公公也是对的,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想。
  设想如果作者看到公公买的橘子,并且听了公公选择橘子的标准,于是赶快把自己买的橘子“亮”出来,接着嘲笑公公买的橘子光秃秃不好看,自己买的橘子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情况会怎样?不难设想,会在公公满腔热情的心头浇上一瓢凉水,会让公公觉得自己在媳妇的眼里成了只会算经济账不懂审美的落后分子,那就等于公然否认了公公恪守了多年的人生信条,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所以,作者这样做正是出于尊重公公的价值观的考虑,也集中体现了作者善解人意、宽容待人的胸襟气度。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她的作品里所推崇的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考点训练
  
  (1)作者买的这种橘子为什么会让她“喜不自胜”?
  (2)为什么作者认为买这种橘子是“极占便宜的一种交易”?
  
  附:参考答案
  (1)因为这种橘子不仅吃起来芳醇香甘,而且叶子碧绿坚挺,皮色的“金”和叶色的“碧”互相映衬,也算是一种“金碧辉煌”。
  (2)作者认为,买这橘子一半是为了嘴巴,一半是为眼睛。买桶柑而附带买叶子,可以使我这个“台北市人”能稍稍碰触一下那种令人想得发狂的田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