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喝汤读书

作者:王星懿




  汤,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书,装订成册的著作。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来自物质世界,后者来自精神世界。但仔细玩味,二者却颇有相通之处——均是颇具匠心之人精心制作而成,并追求以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营养。
  番茄蛋汤
  这是一道极其简单的汤,总是会被饥饿或是嘴馋的人最先想起,因为它廉价且制作快捷。酸酸的番茄,爽口的鸡蛋花,悦目的配菜,给人最迅速的满足。
  就像身边随手可得的杂志,并不昂贵,却在最短时间让人掌握最多的资讯。无论你是否博学,五花八门的文章中一定有与你心情相配的那一种。每一个最平凡的生命,都能从杂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
  我的性格复杂多变,常常会有奇怪的主意。于是总会抱来一大摞杂志,从中寻找与我心灵相契的文字。总会在某一年中,看到另一个生命用简单的灵性文字记下相类似的心情。在共鸣中,小小的幸福会占据整个心灵。就像一个朋友,简简单单从不修饰什么,以最通俗的方式,给我以心灵的慰藉,没有一丝距离感。
  读杂志,可以摒弃一切精神负担,以调侃的心情品味人生中这一难得的轻松时刻。生命光艳时,它可以是点睛的那一抹淡彩;生命黯淡时,它可以是让人看到希望的那一点光亮。
  番茄蛋汤——简单的默契,百尝不厌的平凡。
  排骨藕汤
  这道汤已经有些正式了。加进了肉类,总是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工序才可以做出鲜味的。它比蛋汤更有营养,也总会让一个厨师倾注更多的精力。
  正如那些思想相对集中,有着厚重感的著作。每一部著作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人物、风俗、风景、俗事……它们都会井然有序地呈现到你面前,而且会有比较详尽的拓展,决不是浅尝辄止。
  我的世界,就是在这些书中完善的。它们的言辞显出比较正式的权威感,于是我才会去放心地在它们的指引下构筑我的世界。它们不再止于调侃人生。而是负责任地审视着这个世界,并且记录着、建议着。
  从此,我知道了文中渊深的历史和灵动的现实。认识了清新婉约的李清照与豪放浪漫的李白,观赏到了波澜多变的小说和隽永雅致的散文,领略了行者无疆的余秋雨和放浪不羁的李敖……我的生活与视野逐渐因这些元素而变得丰实,而我也逐渐成熟。
  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元而且有深度的世界,让我在不断的发现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惊喜。
  排骨藕汤——更用心的付出,更有分量的获得。
  人参鸡汤
  这是一道有些奢侈但并非每个人都能享用的。它有着太丰富的营养,是汤的至高境界。也许,品过参汤的人,才能领会汤的真正美丽。
  这使我联想起名著,那些历久不衰,饱经时世沉淀的经典。一部名著的思想跨度应是极其广阔悠远的,而它的读者也应是有一定文化涵养的。
  我想我还不够资格去品味它们。但好奇心与已有的那一点文化积累总驱使我尝试着接近。于是我拨开一道缝隙,顿时那些精彩世界的阳光映射到了我的脸上,温暖、清澈、明媚。
  那些世界有着完善的体系,一切形象都丰满深刻。葬花的黛玉、豪气的宋江、乐观的阿Q、吝啬的葛朗台、坚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个生动的角色,演绎着一幕幕亘古不变的精彩。他们让我目不暇接,大开眼界。一条条鲜明的哲理便在那些史诗般的语言中明晰,那是真的文学,因为它们最大限度地震撼了我,让我沐浴其中,幸福无言。
  可我仍有太多不懂——但这些不懂同样令我快乐。因为缝隙中看到的就这么精彩,那么整个世界一定是一座圣殿。于是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动力,让我不断这样对自己说:“走下去,完善自己,让自己与圣殿能相匹配。”于是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总能从中看到希望,总能获得快慰。
  人参鸡汤——更厚重的馈赠、一米远的天堂。
  书,如汤。没有它们,庸俗的人一样可以生活,只是活得有些寡味和徒劳。而有了它们,生活便如同拥有了点睛之笔,看似平凡,实则正在默默地改变着我们。而读书的快乐,一如品汤的快乐,它来得并不突兀,而是在我们真正领味吸收到什么之后,那意味深长的一笑。
  
  选自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百草园》社刊;导师: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