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借代趣话

作者:黄碧斋




  俗话说得好,“一样话,百样说”。借代,这种利用事物之间相关性的修辞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说得好”、“说得巧”的可能。你是否还记得李清照在百无聊赖的清晨反复吟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否记得“财大气粗”的阿Q打酒时“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铜的,在柜台上一扔”?是否记得李公朴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喊出“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些鲜活的形象、新异的语句,让我们领略到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使表现对象变陌生”的审美价值。
  修辞格在修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形式,能取得特殊表达效果的独特的修辞方式、手段、方法。借代便是众多辞格之一。顾名思义,借代的定义是:不直接说出一件东西的正式名称而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能显示它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例1]“我们这些人也可怜。”老魏断断续续地说,“说来归其,我们太爱惜乌纱帽了。”(王蒙《布礼》)
  “乌纱帽”是封建政权时代官职的服饰与标志之一,因与官职密切相关,在此句中以及很多时候借以代官职本体,“乌纱帽”也就成为官职本体的借体。
  借代还有许多别名,如:代替、替代、换喻、提喻、伴名、换名、类名等。
  借代,它的修辞作用在于通过换一个反映个体的特征的名称来突出本体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人造成具体生动的印象。
  [例2]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有玫瑰,但也有荆棘。(萧乾《梦之谷》)
  “玫瑰”“荆棘”分别代美好的东西与不好的东西,用借代的修辞后,给人的印象就更突出更具体。借代它的构成基础在于本体与借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它的心理依据是相关联想,由借体联想到本体,从而正确地认识它,并且能够赏析到它的修辞作用。如:干戈、烽火、硝烟、兵马代战争,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落叶、落花、桂香、菊花代秋天,如“今日相逢落叶前,洞庭秋水远连天”(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干戈、烽火、硝烟、兵马这些借体都与本体战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由它们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战争;而落叶、落花、桂香、菊花则让人联想到秋天。
  因为只要是和本体有密切联系而又能够反映其特征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借体,而本体所具有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了借代方式与类型的多样性。
  修辞的目的是给人造成比较强烈的阅读效果,所以借代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的好不好,关键在于他的修辞作用突不突出、效果好不好。
  [例3]:我手上一边写着,眼前就一边闪动着几万订户的脸庞,这些脸庞对我来说虽然都有点儿陌生,但我却觉得每一个脸庞都是那么可亲可爱!在这几万个脸庞上,每一双眼睛都是那么真诚,每一个鼻子都是那么善良,每一张嘴唇都是那么美丽。(晓苏《给本刊订户的一封信》)
  [例4]: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是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舞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张晓风《有些人》)
  [例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例3中的“脸庞”、“眼睛”、“鼻子”、“嘴唇”,例4中的“皮鞋”与人相关,在句子里都是指代人。例3中,作者没有对订户进行直接的赞美,而是赞美他们身体的局部之美、之亲,通过借代这样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主编对订户的无限尊敬与感谢之意,读来真实而动人。例4中用皮鞋指代穿皮鞋的人,前面用修饰词“美丽”,这样,在语境中就更具含蓄的讽刺意味,而这种显明效果就是因为借代手法的巧妙运用产生的。例5中用“帆”代船,其艺术效果是很强的,在视觉上把船化小了,那么船与江的空间就拉大,小船在江面飘摇之态就更明显。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好的修辞,都会使语言别致,同时也产生出别致的阅读效果。
  在平时的交际与应答中,如果巧用借代修辞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台湾著名艺人凌峰到中央台参加演出,因为他的长相是那种给人严肃、冷峻的感觉,他结合自己的相貌,说了一句“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写在我的脸上”,这句话几乎给每个观众留下最为深刻而难忘的记忆,其原因就是使用了借代手法。(“沧桑”是成语桑海沧天的略语,本来是说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后来人们说沧桑是指代艰难或是苦难的经历。我们在写作时要表达“经历无数苦难时”往往说是“历经沧桑”,由此,沧桑就成为苦难与挫折的代名词。)有一则笑话,说二次大战时,德军占领了巴黎。两个纳粹军官走进一家旅馆住宿。旅馆老板是一个忠实的爱国者,对纳粹分子十分厌恶。两个军官傲慢地环视四周说道:“这个猪圈,住一宿多少钱?”你想一想在这种特殊的场景怎么说最好呢?老板将计就计是这么说的,“一头猪100法郎,两头猪200法郎”。这位爱国的老板,正是顺水推舟,利用借代手法,来回答两个纳粹分子无理而又带蔑视的问话,这样回答既机智同时又把自己对纳粹反感的态度委婉地表现出来了。还有一个幽默故事,也是巧用借代的例子,说是一个男教师对吵闹不休的女生们说:“两个女人像一千只鸭子。”不久,老师的妻子来找他,一个女生赶忙去报告老师。聪明的同学,你肯定知道这个女生是怎么说的。女生说:老师,门口有五百只鸭子找你。
  对于学生来说,考场作文如果巧用借代手法拟题的话,可以使标题新颖别致,洗练传神,生发联想。这样就可以给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如果你的作文水平很高,好的标题也可以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有一部电影,电影本身很好看,它的片名也很有特色和深意——《我爱长发飘飘》。片名因为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长发”代女人(女性),把电影里的男主人公喜欢长头发的既有传统美又有现代美的女性观最明确地传达出来了,题目非常有吸引力,让人看后难忘。下面这些好的作文题都不同方式地用了借代手法:《独眼龙的求职经历》(特征借代本体)、《枝枝叶叶总关情》(部分借代本体)、《做人得有脊梁》(象征意义借代本体)、《读点巴金》(作者借代作品)。
  借代修辞格的运用,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和目的,那就是更注重形象性和幽默性。在运用借代时,经常故意的违背得体这项语言运用原则,而把话说得不得体。
  [例6]:那时她还在桂林读大学,以诗人的身份参加广西百名青年作家会议。一位北方来的帅小伙(就是胡一红)朝整个会场扫了一眼,立即从百颗人头中发现了她,说她是与会者中最有文学气质的人。我远远地瞟一眼,再跟别人打听,才知道她就是著名的少年诗人黄咏梅。(东西《黄咏梅其人其文》)
  [例7]:北京附属医院大夫作手术超过十二点,仅仅补贴两个鸡蛋。而他们雇个剃头的,专管给头部手术的人剃头,每剃一个就是三块钱。社会上流传的新型民谚“手术刀不如剃头刀”绝对不是无稽之谈。我们有多少本末倒置的怪事!(霍达《国殇》)
  例6中“人头”借代参加会议的人,例7中的“手术刀”和“剃头刀”分别借代医生和理发师。在这两个句子里,是一种反得体的语言运用,在这样的语境里正是这种反得体的运用,达到了无理而妙的语言境界,造成了很强的戏剧效果。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说滑稽只是一种效果的话,那么滑稽后面的幽默则来自于借代手法的机智运用。借代的目的就是幽默,有幽默感的话,借代的使用就达到极致了。
  最后,谈到借代必须要说到借喻,因为这两个不同的修辞格在很多时容易混淆。从心理上讲,借代是一种事实,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借喻是一种主观认识,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是个人的主观认识。从形式上讲,凡是借喻,基本上都可以找回本体,并可以在喻体上加上比喻词来修饰;而借代不能作这样的转换。这里举一个颇有争议的例子。
  [例8]:圆规一面愤愤地转回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
  这里的圆规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圆规与杨二嫂之间只有相似性,与她没有客观的相关性,因为杨二嫂很瘦,因此上面的话还可以这样说:
  瘦子一面愤愤地转回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很显然,圆规是借喻,而瘦子是借代。原因是,圆规与杨二嫂没有客观上的联系,她和圆规只是外形相似而已,因此只能是借喻;而瘦子是借代,因为杨二嫂本来就是个瘦子,这种相关性非常明显。前面一句可以转换为“像圆规一样的杨二嫂一面愤愤地转回身……”后面一句却没有办法转换。
  一句话说到底,语言与文字本身就是修辞,只有达到大璞不琢的境界,我们的写作就会进入理想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