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点题是防止误判的必要手段

作者:马新民




  考试其实通篇都是在回答问题,作文当然也不例外,不管选择什么文体来写作,文章都要对作文题目提出的问题或理性或形象地做一个回答。在具体行文中,就要有明确回答问题的意识,作文一定要点题,要防止这样的倾向: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叙述思维跳跃,全文找不出观点和原题目(或话题)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
  考场作文有别于平时作文之一,就是阅卷者不可能和你见面,因此你也无从解释说明别人不懂之处。何况,即使平时作文到了需要你说明解释才能让人恍然大悟的地步,也已经游离了优秀行列,所以,在写作时时时想着话题时时想着阅卷者,问一问“我这样说是在回答话题的问题吗?我这样说他们会误会吗?”点题之笔,是高考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道防火墙。
  我们来看下面两篇2004年广州市某次模拟考试以“和而不同”为话题的考场作文。
  
  甲文:
  致桫椤
  
  亿万年间,你一直静静地立着,任琥珀冰川,沧海桑田,过尽千帆。你的沉默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价值的坚信。——题记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很少还会有人记得你了。生物教科书上写道:“孑类植物,蕨类、木本现存于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但那又有什么用?考试是不考这个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总是会把一些顽固的旧事物打得粉碎,而对于那些它打不碎的,便抛向寂静的角落。试图用禁锢来消灭那不合时宜的一切。然而终于还是有一些东西坚持下来了,譬如你。
  是的,你是不合时宜的。株罗纪才是你的时代。那时,霸王龙正用它锋利的牙齿将马门溪龙撕成碎片,天上飞着翼龙和翅端带爪的始祖鸟;而在植物中,你们蕨类家族正昌盛繁荣,遮天蔽日,你们作为生产者养活着陆地上无数的生命。然而,当灾难来临,你们又首当其冲。海陆变迁与地层翻转将你们的身躯深埋地下。恐龙灭绝了,三叶虫灭绝了,你的许多兄弟姐妹也灭绝了,哺乳动物和蕨类植物爆发性增长,他们对你说你过时了,他们说历史只垂青那些新事物。
  可你还是坚守下来了。尽管他们说你的管道运输系统好,但也太脆弱,你依然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尽管他们说你没有合格的种子,你依然繁衍生息,世世代代。你沉默着,看旧日亲人的尸骨化成煤炭和石油,看比你年轻的松柏的眼泪滴成琥珀,看又一纪冰川在陵谷间留下V形文字,看到你最后的亲人也委身随潮流变成草木……
  你依然沉默地挺立。在你挺立了无数世纪后有一种叫做人的生物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并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你也无需懂得。你只需要像一直以来的那样坚强而从容不迫地尽力生存就足够了。生存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价值的坚守。
  而我静静地望着你,不是在鼎湖山,而是在四川一个叫做桫椤沟的地方。你的生存原不必遵守教科书上那些铅体字的吩咐。我的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并不衰迈。她在数千年的时光里也曾历诸百劫而依旧生存。也曾有人用暴力或话语剥夺她的生存权。她也曾迷失过,受伤过,一如你和你的同胞,但也毕竟生存下来了。现在,她又面临着一次抉择,全球化的浪潮会使她发生怎样的改变?而我只想对她说,所谓使命,就是在进化中依然坚守,顽强生存,自强不息。
  
  乙文:
  善哉,君子和而不同
  
  当霸王骑着乌骓而作鬼雄,当虞姬将生命化为矛尖之蓝;当屈原幽思而作《离骚》,消失于汩罗江;当渊明自叹“守拙归田园”,日日无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审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论;善哉,好一个“君子和而不同”!
  漫漫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他们从心底喊出了一句:“和为贵。”
  看古代历史。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县令。祁黄羊没有一丝犹疑,掷地有声地说:“让解狐去当。”晋平公大惊,解狐可是祁黄羊一等一的仇敌。祁黄羊说:“你只叫我推荐祁黄羊心中的县令,他的确优秀。”君子之心如此宽容,推贤荐能,一句“和为贵”,国家得以强盛富邦。
  再看近代历史。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世界反华势力,始终遵循着“和为贵”思想,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力挽狂澜。“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了会议的胜利召开,维护了各国间的和平,更重塑了一个大国的威望。君子之和弥足珍贵,搬开无为争执的绊脚石,一心向着理想冲。
  漫漫五千年,另一声雄浑的呼喊在我耳畔回萦。它说:“舍生而取义。”我们誓死也要坚守那份不同,那份即使别人不理解的对真理的执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多少人说他文章空洞无文,多少导师要他“不写三岁小孩的玩意”,他都以一笑而报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感动了多少心灵。善于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个性有如“花未眠”。
  再说沈从文,当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自己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贫穷、落后,在他的笔下,蜕变成了一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坚守心中的家园,正如鲁迅所说:“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苏轼说:“人间有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相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见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甚大,而其志远也。”
  这不正是对君子和而不同最精僻的解释吗?
  善哉,君子和而不同!
  甲乙两文都面对的同一个话题,但对话题的处理方式不同。甲文通过对桫椤的赞美肯定那种卓尔不群的生命风范,并在结尾处引出了对我们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下是“和”还是坚持“不同”的思考,文章是有一定的深度的,而且,细细研读,本文也是切合题意的。但该文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对话题的理解比较偏狭,用过多的笔墨写了“不同”,第二个错误就是意旨的过分含蓄朦胧,看不清行文与话题的关系,这在一篇文章只有不足一分钟的阅卷机制下是一大失误。而乙文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不断点题。话题“和而不同”作为一个高频词在题目在行文中不断出现,阅卷人能很轻易地看到作者是在探讨话题的问题。所以,尽管乙文语病颇多,诸多语句经不起推敲,尽管甲文作者的写作潜质与表达能力明显更为优秀,但最终的得分却相差悬殊,乙文是满分作文,甲文只有30多分。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你要让阅卷人快速清晰地“看到”你的立意,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阅卷人很难有余暇去咀嚼品味你含蓄朦胧的意旨的。
  记叙文应该通过抒情议论或对话、心理描写点明中心,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应该学会在开头、结尾、每段的开头结尾等处去诠释论点剖析材料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语句必不可少,全文紧扣话题紧扣题目,行文紧凑立意显豁,就会有效避免审题立意方面的误判。
  上面所讲的都是写作中点题的基本策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交错使用的方式,可使点题之笔成为文章的一个亮点。
  方式一:题记点题。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写得好,可以鲜明地点出中心并总领全文。如《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方式二:中心句点题。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如2004高考江苏优秀作文《稳中求胜》,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每个段落分别用中心句“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开头,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文章不仅基本观点“一目了然”,层次也非常清楚。有些考生用小标题来点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式三:化用名句点题。名言名句以其凝练的形式深刻的思想而脍炙人口,化用名句点题不仅能使中心更加明确也能使文章更有书卷气,诗意浓郁文采斐然。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点出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
  方式四:结尾补救点题:在考场上,出于种种原因,常常会有作文写到一大半才发现审题有误文章偏离题意的情况,重新再写显然时间不允许,此时可以在篇末补救点题。比如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有考生大半篇幅在写“心灵的沟通”,没有触及语言,但结尾处却如此点题:“沟通需要语言,更需要心灵,因为心灵的语言是世间最真最美的语言,有了它,我们才能真正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彼此的世界。”这样的点题之笔,就把心灵与语言扭结在一起,让阅卷人看到了作者对语言与沟通关系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虽有些牵强但不至于判为完全离题。补救点题使文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