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从整容看社会心理

作者:袁 龙




  当下,整容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曹丹丹的前后对比照片几乎可以在各大时尚杂志上见到,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整容的手术台,越来越多的明星被爆出曾有过整容的经历。整容已成为一部分人通向美的重要途径。
  诚如莎士比亚所言,“上帝给了她们一张脸”,但上帝在给她们每人一张脸的同时却不能给她们同等靓丽的容貌。希望获得靓丽的容貌而走向手术台,对每个追求美的个体而言,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整容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整容的时候,对于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悲哀。这悲哀不仅在于这种畸形的追求本身,更在于导致这种畸形追求的社会心理。
  这种社会心理便是对美人的过分偏爱,以及由此暴露出的急功近利的心态。
  这种偏爱使美女几乎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现实社会中,美女在特定场合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女的职业似乎就应该是公关、演艺、主持这类相貌普通的人难以涉足的“高贵”行业,大多数人都很难接受一个美艳卓绝的少女从事扫厕所或是刷盘子的工作,而如果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姑娘便似乎顺理成章了。一系列选美比赛虽未把漂亮作为惟一的标准,但却是“美丽”的必要条件。凤凰卫视所言的“美丽可以改变人生”“美丽可以创造世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现实。社会在不断地追求美,但不论以丰腴还是骨感为美的标准,总有人会被排斥在“美”之外,当然也就得不到众人的偏爱了。因而不美之人寻求美,寻求社会对自己的偏爱和认可,应该是整容热出现的直接原因吧。
  但是,整容流行的根本原因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急功近利,是对外在美的一种近乎盲目的推崇和膜拜。相对而言,内在美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识、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出成效的,甚至它可能永远只属于他们自身。随着科技的发展,创造美女已经变为现实,所以一部分人便转而追求外在美,希望自己转眼之间由丑变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追捧,从而赢得更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又是社会审美观念所认可的,于是整容也就愈演愈烈了。
  作为一个追求进步、文明的社会,确实有改变这种整容热的必要。容貌的美与丑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不必要过于在意。我们必须拿出勇气来纠正社会对外在美的过分偏爱,完成对社会心理的“整容”。一个有着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精神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一个注重内在美而不过分偏爱外在美的社会,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美好社会。
  
  学校:湖北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导师:黄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