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三点导读

作者:张艳平




  美点赏析
  相较于浓浓的母爱,父亲的爱总常常为我们所忽略,也许是因为他们大多不善于或者说不愿意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吧。然而,他们却总会用默默的行动来践行爱的本质。所以提起父亲,我们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回味,有太多的感动需要收藏。那么方冠晴的《乡下老汉》正是一首唱给伟大父亲的赞歌。
  文中,儿子因与人发生口角,被殴以致入院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乡下父亲“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身边,终日以泪洗面”,“恨不得将凶手抓到面前来,生生撕了”,这些细节无一不显示着父亲对儿子百般的疼爱。在得知凶手逃跑之后,他没有推卸一个父亲的责任,不畏艰辛地抓获凶手,他的较真着实让人可敬可感,虽然他的出发点可能还是比较狭隘的,仅仅是为还儿子一个公道。然而在追击凶手的过程中,凶手掉进了冰窟窿,他“略一迟疑”,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凶手。这一选择将父爱升华了,这一做法赋予“父亲”的称谓以更多的内涵,这无私的行为让这个平凡的父亲变得无比高大而神圣。“自己尝过的苦,就不忍心再让别人去尝”,“他犯的也不是死罪呀”。无私的行为、朴实的话语闪烁着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有哪一种美能和人性的美相比呢?在这种太阳般的光辉下,自私会逃遁,坚冰会融化,顽固会妥协。
  
  难点指津
  这篇文章的难点之一是“构思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看到心爱的儿子受到伤害,老汉恨凶手,以至百般奔波追捕凶手,这些人们都能理解;但在凶手就要丧命冰窟之时,老汉却又拼力相救,这一举动出乎常人意料,一般人难以理解。但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追拿凶手是因为“爱”,救助凶手也是因为“爱”,两种行为所体现的爱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而后者这种抛却私念、推己及人的“爱”才更能体现人性之至美。正是这后者将平凡的父爱变成了博大而深沉的父辈的爱,将父亲的形象体现得山一样高大,海一样深远。
  难点之二是本文简洁朴素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两次“我是父亲啊。”让人砰然心动。它提醒着人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一个“爱”字,怎样做一个长者,怎样无愧父亲的身份。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多一些这种能够照顾到别人感受、能够推己及人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更多地感受到和谐美好。本文简洁朴素的文字、有限的篇幅却给人留下了长久咀嚼和回味的空间。
  
  考点训练
  1、以下说法不能反映本文主旨的是:
  A、真正富有爱心的人是能够推己及人的人。
  B、一个真正理解“爱”的人是不会只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的。如果只爱自己和自己的亲人,你会因这种“爱”而变得很卑微。
  C、作为长者,对于孩子的错误应该宽恕,不管他对你造成多大伤害。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在老汉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文中两次出现“我是父亲啊”,其含义各是什么?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附:参考答案
  1、 C
  2、第一次:我是父亲,我爱自己的儿子。凶手伤害了我的儿子,我就要将他抓回来,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还儿子以公道。第二次:我是父亲,我能体会到失去儿子的滋味。自己尝过的痛苦不想让别人再尝。再说,他虽有罪,但不是死罪,我只想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3、要点:(1)深爱自己的儿子。(2)非常善良。(3)朴实、憨厚(结合文中内容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