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猴子

作者:王维佳




  
  最后一次见到猴子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
  “猴子”是我初一时的同桌,人长得跟外号一样。很有“骨感”。记得他当初走进教室时,我就被他满脸的麻点征服了,多得像天空的星星,近看又觉得是张烤好的芝麻饼,看到他不足根号3的个头,我立马想到了“猴子”这个外号。
  于是“猴子”就这样被叫开了。他也不甘示弱,每天“加力加”地叫我,喊得我心里发毛又不好发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俩吵架的根本原因。
  每次吵架,猴子都会用一成不变的台词开口:“你这个臭××”;我则会还他一句“你这个更臭的××”,然后谁也不理谁。直到有一天,猴子(或我)会小心翼翼地向我(或他)借5毛钱,然后吵架的事就算扯平了。
  不过吵架总是打架的前奏。我俩好起来的时候加起来也不过3分钟,而矛盾基本上是“小吵天天有,打架三六九”。
  记得有一次,猴子不知怎么惹毛我,还踹我一脚,我正准备使出“降龙十八掌”,不料班主任推门而入,撞个正着。猴子下课就被传办公室,一脸沮丧,我则在教室大笑“苍天有眼啊!”不过我用脚趾头也想得出来他在办公室的动作:先把脸上的肌肉排成痛苦状,然后低着头,直盯脚趾,任其训斥,最后来个诚恳地忏悔,第N次地说“我错了”,最后就可以get free了。
  果然,不到半分钟,猴子春光满面地回来了,还大肆宣扬自己在办公室应付老师的经验之谈。
  和许多男生一样,猴子的字也是一塌糊涂。每次做作业时,由于我视力不好,看黑板时经常“雾里看花”,身为同桌的猴子自然承担起放大镜和解说员的任务。有时猴子烦了就会把写好的作业本扔过来说“有本事的自己看!”我则望着这满本子的“甲骨文”发愣。
  其实,有时想想猴子也挺好的。我没吃早饭时,他会把自己刚买的包子拿出来,招呼着“资源共享”给我两个;我看不懂的数学题拿给他时,他会一边直呼我“呆瓜”,一边拿着2毛5分钱的圆珠笔给我讲解;我早晨上学还没到校时,他会把我的桌子擦得一尘不染……
  最后,由于多种原因我转学了。直到现在我还会时常想起他,想起他的芝麻饼大脸,想起他笑起来一排阴森森的牙齿,想起他跟我吵架时的动作……就像刚拔出来的萝卜那样原味可口。
  
  学校:湖北枣阳市吴店一中导师:段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