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考争议作文如何免争议
作者:余康发 肖其峰
2007年江苏省争议作文《怀想天空》起初综合评分为37分(满分60分),终审时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作文,反复读了三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理由是这篇作文“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有着“现实生活的质朴”。
同年,上海市的争议作文《这道“坎”若有若无》也经历了由初评不及格的20分(满分70分)到终审64分的过程。专家认定这篇作文“意味尽在不言中”,“充满生活气息与现实感悟”。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智子疑邻”的寓言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得主、江苏考生费滢滢交出的作文是《人情与季节》,用四个中国传统节日表现现代人因感情淡薄而忽视古代传统节日,因人情疏远而丧失感知细小事物的能力。当时一考完,老师都认为这样的作文题最适合她做。她自己也满以为作文能出彩,得高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25分(满分60分),原因是改卷老师认为其作文走题。这一事件在当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上述事例也许应该引发我们的深层思考:如何避免出现高考争议作文,使作文考试真正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
1 高考作文命题宜宽不宜窄,宜松不宜紧,宜放不宜收。
纵观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形式似乎都被用尽。要能够检验出考生真实的文学素养和水平,既能完成考试的功能,表现学生的真实功底,又能端正语文教学方向,确实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课题。
但不论高考作文命题怎样变,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高考作文出题要为考生着想,而不是与考生为敌,不是要考倒学生。好的命题应该使考生思如潮涌,一发而不可收,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最佳思维状态,表现出他们的最高水平。
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的症结就主要表现在命题的倾向性上,它通过“窄”“紧”“收”直接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作文题的原材料部分,几乎都有明显的审题倾向性,这很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这样说,目前大多数高考作文题都在漠视对学生思维的考查,富有思辨、争论价值的作文题凤毛麟角,学生只需要用一些小技巧、小花样,堆砌点儿历史或现实材料,去阐发一通出题人已然给出的思想,就可以赢得高分。这当然直接违背了作文考查的初衷。
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式命题。它通过增加部分提示内容,降低了审题难度,给考生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题目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几个可以理解的观点。所以考生开始的时候觉得好像不太好写,但一看提示,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这样的作文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2 适当改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从看重作文的形式向内容与形式并重上转变。
保证高考作文评阅相对公正的方法就是尽量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细致的评分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尽量统一在“一把尺”之下。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全国高考统一命题作文的评分标准。它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发展等级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上述评分标准是比较细致全面的,有利于作文评分,但这样的评分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一些问题。阅卷教师在评分时,往往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作文形式,而对作文内容却疏于把握。正如《高考作文:你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语文报·高考版》总第203期)一文中所说的“语言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得高分”。结果造成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作文的形式层面,学生也出现过分推崇华而不实的文风的倾向。教师作文评分标准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式——平实的作文只配得基本分或以下!正因如此,才会有前面所提争议作文乌鸦变凤凰的事例。
写作是一种文体的思维,写作的样式不仅关乎形式,还引导着内容,从宏观上控制着“写什么”。如何适当改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使之更加合理,既体现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又展现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有的省市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出了一些向内容倾斜的规定。如四川省在2004年的高考评分标准细则上就规定:语言朴实无华但有一定功力的也应评为一类卷,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作文也应考虑二类卷,语言华而不实的不能轻易判为一类卷。这就促使学生追求文质兼美的写作正途,摆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 改进高中作文教学,从教学生写应试作文向写生活作文转变。
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是与应试挂钩的,中学所培养的写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能力。许多教师迫于考试压力重点让学生进行写作技法训练,过分强调结构和语言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这让鲜活生动的作文教学变得面目可憎、枯燥无味。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一些所谓的八股文。有老师总结出一套“新八股”:开头点题,写一两句名人警句;中间写一些“通用性”的例子,例子平时背一大堆,考试时挑几个来用;结尾再总结一下。有的老师让学生多看历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但缺乏深入指导。学生只看到了优美的文字,没有体味到其背后的思想性,只学到“形”,没学到“神”。不可否认,在写作不得要领又面临高考压力下,经过“专家”搞出来的“模式”“套路”能在较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基本方法。这种东西虽然不能保证得高分,但起码不会得太低的分。但所有这些都只有一个目的——为考试服务。以上种种反过来也造成学生对作文兴趣下降。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从而培养思考能力,是写出好作文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生活面,让他们接触生活、感悟生活,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报,形成乐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风气,要加强阅读指导,推荐好文章,提倡建构自己的阅读空间,有计划地创设一些语文活动,如演讲、交流等。
当然每位教师都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但无论怎样教,有一点相信是每位教师都希望看到的:学生写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