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作者:彭俊姣




  个人简介
  
  彭俊姣,特级教师。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南宁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曾获“桂林市十佳中青年教师”“桂林市教坛标兵”等称号。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为广西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情境教学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研究”负责人。
  
  教育观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要学生还爱问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葆有生机、充满活力。而当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对知识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引起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精心营造问题情境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为了解救赵国的危难,拿着如姬从宫中偷得的虎符,来到晋鄙屯兵的边境上,要取代主帅晋鄙,然后统领十万大军去抗秦救赵。晋鄙对此举产生怀疑,朱亥椎杀晋鄙。当分析到这里时,学生或惋惜或惊异。老师可顺势问:“如何评价椎杀晋鄙一事?有没有既不杀晋鄙又能解救赵国的办法,比如说把晋鄙软禁起来,等击退秦军、解救赵国之后再把他请出来?”学生经过思考、论证,最后说:“不行。因为晋鄙德高望重,有很强的号召力,如果被软禁,士兵一定会为他而死!”
  老师再问:“如果秘密软禁呢?”
  学生回答:“也不行。必须让士兵们知道晋鄙已经死了,所以晋鄙必须当众死,这样才能慑服军心,才能调动军队。”
  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摆脱老师的“权威”,打破经验的束缚和影响,这是非常可贵的。
  营造问题情境,最大的收获是能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让他们不盲从教师,不盲从教材,甚至连课文的注解也敢于大胆质疑。如有学生提出:“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注解中,把‘遍赞宾客’解释为‘(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是否有误?当时是向侯生介绍客人,还是把侯生介绍给客人?”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激烈争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发现文中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相机引导学生质疑,培养他们不拘于教材、不依赖老师、大胆提出自己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赞赏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习的乐趣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发现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中。当学生发现了问题时,我们要由衷地欣赏并予以肯定。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学生问:“林黛玉进贾府时到底是多少岁?”我们不能否定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林黛玉多大进贾府也是红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据说有位专家用计算机来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九岁。这位专家收集了《红楼梦》中的800多条信息,包括饮食、服饰、心理等,经过统计和论证,得出了这个结论。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跟学生说林黛玉是九岁进贾府的,如果非要那么精确,那它就不是艺术了。
  三、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认真探讨,会极大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国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大任务,你一个人来取代我,没有别的特使来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问:“晋鄙为什么要‘举手’?”
  这个问题课本没有注解,教参也只是照录不译。我对学生说:“‘举手’的‘手’,应该通‘首脑’的‘首’,‘举手’有可能是‘举首’即‘抬起头来’的意思。”我还对学生说:“这个解释也许不是最好的答案,以后你们如果找到了更好的解释,请务必告诉老师。”
  学生看到,他们不经意提出的一个问题,居然能让老师认真地思索,这使他觉得自己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毫无疑问,这会给学生带来自信。从而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并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兴趣。
  文学本身往往是模糊性和多义性的集合体,这为我们“唱反调”提供了条件。“唱反调”实际上就是逆向思维,原则上它属于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认识,在逆向思维中认识他人尚未认识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
  
  教学实录
  
  (屏幕展示维纳斯雕像,配乐循环播放,营造情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我想请同学们介绍一下米洛斯的情况,哪位同学来介绍?
  生:米洛斯是希腊边上的一个小岛,在公元前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1820年,在那里发现了一尊雕像,就是维纳斯雕像。她现在收藏在卢浮宫,是卢浮宫三宝之一。
  师:哦,维纳斯雕像是卢浮宫三宝之一,另外、两宝是什么?
  生(齐答):蒙娜丽莎油画、胜利女神雕像。
  师:请再简单介绍一下维纳斯这座雕像。
  生:维纳斯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是爱与美的女神。传说她非常漂亮,而且是主神宙斯的女儿。维纳斯雕像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没有双臂。
  师:要点抓住了——是一尊大理石雕像,她的原型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一尊全身半裸像,双臂残缺。这尊雕像在艺术家的眼里集中了古典的抽象美和崇高的精神美。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赏者,我们一方面赞叹她的美丽绝伦,另一方面可能还会为她失去双臂感到遗憾。大家认为遗憾吗?
  生(齐答):不遗憾!
  师:哦?那你们的看法和今天这篇课文的作者清冈卓行是一样的。清冈卓行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美丽必须失去双臂。什么是美丽?到底什么是美?德国人温克尔曼这样说——
  生(齐读):“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作用,可是要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明白的一般概念,这却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师:按照温克尔曼的说法,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比如说,我们都觉得健康是美的,但有些人却认为,林黛玉的美就在于她的病态;我们都觉得健全是美的,但是清冈卓行则认为维纳斯的美就在于她的断臂。今天我们欣赏这篇课文,要探讨的就是“什么是美”的话题。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把重点语句或者疑难语句画出来。
  (学生默读5分钟)
  师:下面看看大家都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画的是第一段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还有最后一句“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师:好!请坐。大家觉得这些句子重要吗?
  生:重要。
  师:对,这些是作者阐述观点的句子。请下一位同学回答。
  生:我画的是第二段的“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我想知道,为什么是“无意识地”。还有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