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现当代诗歌鉴赏的“四要”
作者:费淑艳
1.要重诵读
诗歌离不开朗读,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乐性,可以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朗读是成功地领悟诗歌的前提。课堂上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诵读,教师要示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而且还要做好重音、停顿、变调等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例如在朗读《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时,要重读“美丽”“错误”“不是”“过客”,并以沉缓、深情的语调读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的效果。又如读《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时,既要突出重音,又要做到声断气连,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憎恶、怨恨之情。
2.要寻诗眼
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的灵魂。诗眼往往是诗歌中集中表达作者情感、理趣的词句。例如穆旦的《赞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句在诗中出现了多次。作者饱蘸血泪描绘了“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低压”的“暗云”,“佝偻”的人民。这个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因精神缺“钙”而“佝偻”的中华民族,终于放下了“锄头”,把反抗精神“溶进死亡里”,所以说把握住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句诗,就能把握住该诗的情感方向。
3.要抓意象
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象以达意”,现当代诗歌亦如此。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客观生活中物象的简单重复,它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浸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寄寓着诗人的情趣意志。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意象中体会其隐性意义,借此窥见诗歌的内蕴,洞察诗人的独特情怀。例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诗中的“礁石”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诗人不向命运低头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作者赋予普通礁石以全新的思想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4.要品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创造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只有进入诗歌意境,才能切实领悟诗意,获得美感。体会意境的方法就是根据诗中描写的景物,通过想象再现画面,抓住文中反常乖悖的诗句解读诗人独具的匠心。如读张新泉的《渔人》一诗,以前两小节为例:“渔人/你撒出的渔网/是河上最圆的朝日/鱼群向你游来/你年轻的身影/漫江流淌/年年桃花水/桃林在岸/桃花开在你船旁//渔人/你划桨的姿势与生俱来/男左女右。篝火在左。酒碗在左/右边的织网女/是你永世的新娘。”诗中一些色彩鲜明的景象:朝日、桃花、鱼群、漫江、永世的新娘,创造出了一种祥和温馨的意境。在这样的意境氛围中,渔人变成了鱼儿及其家园的守护神,渔网变成了鱼群的游乐宫。诗人借这幅安乐宁静的生活图景,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许多忧思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