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考作文命题: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对策
作者:高素英
后,畅游欧洲。在法国的一次欢迎会上,人们纷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们能给大家讲讲话。经过再三的推托之后,莱特走向讲台。他的演讲只有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之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运用比较法分析,可有以下收获:
表中的三个角度(莱特、鹦鹉、受众)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三大基本方向。每个角度都是思维展开的基本点,然后各自以此为中心做正向、反向、综合方面的拓展。所谓“正向分析”是指按照正常的思维习惯来看可以获得的基本看法、普遍认识。“反向分析”则指运用反向对比的思维方法可以获得的结论。从表中列出的结论来看。每个角度的“反向分析”栏中的观点均比“正向分析”栏中的观点有新意。“综合分析”则是将每个角度中正、反方向的分析结果加以综合而得出的结论。相比之下,“综合分析”栏中的结论又比反向分析栏中的结论更全面更辩证。这就是比较法在认识问题上所产生的拓展与深化作用。文章是思维的载体,文章思想内涵的高低取决于思维空间的深浅。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新发现。
第二,运用反正法学会反向思考,培养求异性辩证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有意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文章最忌随人后”是写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获得加分的重要条件。写作的价值不在于“求同”,而在于“求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设立“发展等级”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作“求异”文章。但就历年刊登的满分作文来看,真正称得上“求异”文章的却很少。
谈起这个问题,不由得想到刚刚看到的一篇博文,文章写道:“今天(6月16日)是61万法国中学生高考的第一天。巧的是,中国的高考和法国高考的第一个科目都是作文。中国是语文作文,而法国是哲学作文。当去年中国学生在为‘摔了一跤’‘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信笔发挥的时候,法国学生则面对‘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这样的题目陷入冥思苦想。”“哲学作文不论是文科(文学、经济、社会)还是理科考生都是必考的。”“哲学课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不相上下。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上课,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类或者科学类课程。但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法国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气力学习哲学呢?根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哲学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这不就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吗?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的思考方式,不就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吗?为什么我们的高考作文看不到闪烁着批判性、创造性光辉的文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相对比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现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转变教学观念,还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求异思维的写作训练。
反正法是反向思考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求异性思维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反求正”或“以正求反”。面对同一问题,首先要想到的是别人会怎么想,一般看来会怎么样,然后通过反向求索的方法,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做到正理反思。反理正求,从而收到“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翻新类文章的写作。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命题俯拾皆是,比如成语“班门弄斧”,其本义是劝导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武艺。运用反正法作文,就要反向求异。“班门弄斧”本属贬义,带有劝导之意,如果要反理正求,那就要变“贬”为“褒”。变劝导为提倡,如何提倡?有文章日:“弄斧”必到“班门”!这样的求异是对“班门弄斧”的再认识,强调的是“弄斧”者心态上的本质性转变,“弄斧”之“弄”去“卖弄”之贬义。转而为向行家“讨教”、与高手“过招”之褒义,提倡的是一种进取。彰显的是一种自信。再如“无欲则刚”与“有欲也刚”之对比,前者是就邪欲、恶欲而言,后者则从强调“欲”有正、邪之分出发,提出在常欲、正欲面前仍然能够刚刚正正乃真君子之高论,两相比较,后者更能体现人性魅力、更有人情味儿。成语如此,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同样如此,前文“反向分析”栏中的思考就是这样。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好的考生就应该具有通过思维活动让自己所有积蓄的知识能量瞬间激活、发挥的能力,因为它反映了写作这种复杂的思维活动的综合性与创造性本质,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的魅力所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