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你还记得你的名为什么叫萍吗”

作者:张 强




  如果说繁漪是一团反叛的火,周朴园就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水。周朴园是周鲁两家三十年由血缘纠葛而导致的悲剧事件的中心,因而也就成了曹禺“拉开镜头”、多角度探寻、揭示人性隐秘的重心。这是一个人性丰盈、社会角色突出、心灵矛盾显著的人物,也是动态变化中的人物,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下面我们透过周朴园的两段关键性台词,来解析爱欲世界里的矛盾的周朴园。
  《雷雨》第一幕(引自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下同):
  朴(仁慈地,拿着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朴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萍(失色)爸!
  朴将近三十的人应当懂得“自爱”!——你还记得你的名为什么叫萍吗?
  萍记得。
  朴你自己说一遍。
  萍那是因为母亲叫侍萍,母亲临死,自己替我起的名字。
  朴那我请你为你的生母,你把现在的行为完全改过来。
  年轻时的周朴园比周萍坚定得多,也激进得多,崇尚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现代思想的青年,周朴园并没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梅侍萍识字断文,又有惊人的美貌,周朴园是真正倾心于她,并想平等地对待她。侍萍长时间住在周公馆,享受主妇的待遇,而且和周朴园生了两个孩子,三十年的岁月,周朴园连“关窗子”这类小事都能记得,他对梅侍萍的怀念还是“虚伪”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甚至可以说,梅侍萍对孤独的“家长”周朴园来说,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是幸福与爱情的象征。理由有以下五条:
  第一,他们曾经热烈地爱过。
  第二,两人的结合以侍萍投河自尽这种悲惨的结局来了断,给周朴园留下永远难以相见的遗憾。
  第三,周朴园一直对自己三十年前遗弃侍萍母子感到内疚。
  第四,从南到北,数次搬家,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仍不肯丢下……这些并非易事,况且周朴园没有必要如此,原因只有一条,就是周朴园的心中还有梅侍萍,并且希望他的孩子都记得这一点。
  第五,周梅分别后,分别结过两次婚,两次都不如意,对梅侍萍的回忆和思念成了他精神寂寞的唯一慰藉。
  所以,三十年里,他多次派人到无锡打听梅的下落。当他听到周萍“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他抑制不住要周萍回忆亲生母亲:“你还记得你的名为什么叫萍吗?”显然,侍萍在周朴园心中、行动中已经成为维护家庭稳定与和谐的神圣的名字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朴园不是黄世仁,也不是聂赫留朵夫。黄世仁对喜儿是卑鄙的占有,聂赫留朵夫也是在看到玛丝洛娃的苦难后才被唤醒了良知,而周朴园则是在爱的温馨中经久地体贴、深深地痛苦且久久地怀念。
  然而,周朴园的复杂也体现在这里,周朴园首先是董事长和老爷,其次才是父亲或其他什么。所以,在“相认”一场戏中,我们看到周朴园“审美”角度的爱情是何等苍白、脆弱甚至自欺欺人:
  《雷雨》第二幕:
  朴(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朴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最终认出了三十年前的情人时,周朴园惊呆了。这时他不仅全无柔情,而且分外严厉:“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其实,我们不难把握周朴园此时那深深的失望和幻灭。周朴园的“笃情”向理性转移,追念心理让位于补偿心理,十分自然地用他的地位来衡量、揣度今天的侍萍,认为她“找到这儿来”的目的是为了钱,严词质问后,试图再次尽快把她赶走。
  由这一分析反观周朴园的诸多“怀念”行为,我们不免要追问其人性的复杂,周朴园自认为是“最圆满”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往事不堪回首,为了拯救灵魂——活得心平气和,死后好上天堂,他不自觉地用对侍萍的爱来装饰、美化自己,使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道德楷模、一个君子。
  我们再来看《雷雨》的尾声:周朴园来到了已经是教会医院的旧宅,第一句问话就是“她现在还好么”,他为侍萍也为自己寻找大海的下落,却又不敢将最坏的料想告诉痴痴等待的侍萍。垂老的周朴园,在逐渐远离了社会重压后,沉睡的人性终于复苏了。“外面又下雪了”,留下一个白茫茫的世界真干净……
  周朴园的良心与爱,固然是人性未泯的表征,却又裹携着十分明显的自私性,他的所作所为,似乎是在欺骗别人,但更多的是欺骗自己。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里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台词:“爱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着的。”当我们用心灵看铁腕的周朴园及其爱欲,不免感到人性的苦涩与一阵阵袭上心头的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