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设计课前预习问题的策略
作者:李志清
第三,评点批注法。就是课前让学生在不看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感知文本,然后对文本作初步的自由的评点批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大到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写作特色,小到精彩词句以及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等,都可以评点批注。这种课前评点批注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变成文字表达,是一种为课堂口头表达、质疑讨论做准备的预习活动。
第四,复述法。复述就是学生用语言叙述课文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复述需要熟悉课文的内容,要求尽量用课文语言叙述,因为它有利于学生对文中词语、句式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复述和简要复述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作取舍、补充、重组和改变,这就要比较和思考,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2.走近作者的预习
有些作品的内容所承载的审美经验和思想感情远离学生生活,要让他们理解和感受确实有点困难,而且这些内容又是不可回避的,因为它们构成了教学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的生活、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态等进行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创作情感便是这样的情境和桥梁。比如,《紫藤萝瀑布》(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为什么要写“记忆中”十多年前饱受摧残的紫藤萝?为什么说“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这些都是课文的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知识背景,没有宗璞家世和经历作理解的桥梁。于是,让他们通过查资料预习这座桥进入宗璞曾有过的生活情境,便成为一种必要。
3.走近生活的预习
走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也是预习方法之一。比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金色花》之前,可以请学生先准备一则体现母亲关心自己的事例,准备上课时交流。
总之,预习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是要讲究策略的,它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附:预习设计案例
案例一《皇帝的新装》预习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
设计一
1.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词语。
2.查阅作家、作品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安徒生,并介绍童话故事的特点。
3.通读全文,然后从“这是一个的故事”和“这是一群的大臣”“这是一些的百姓”“这是一个的小孩”的格式中,任选一种说一句话。
(此设计主要是采用简要复述的方法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作者,初步感知课文,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设计二
分角色讲故事,其形式是在分组定角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角色讲述。角色分组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大组: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的故事。
第二大组:两个骗子的故事。
第三大组:两个诚实的大臣的故事。
第四大组:一个敢说真话的小孩的故事。
(此设计是复述法的一个变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学生熟悉字词、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趣味盎然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积累语言、展示自我。)
设计三
通读课文后,自由组合排练课文剧。要求:皇帝、大臣、典礼官、骗子、百姓和小孩等都有自己的台词和动作,要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台词和动作。
(此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走近文本,了解课文的情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让文本中的人物走近学生。)
案例二《家》预习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下)
一、查找预习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与本文内容或情感有关的诗歌或文章(最好是精彩的文段),然后摘录或背诵下来,准备到课堂上交流。
2.到图书馆或音像店查找与《家》的内容或情感相关的歌曲(如《我想有个家》等),然后听唱、学唱,准备在课堂上播放或唱给老师和同学听,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讲述预习
1.讲一个与本文内容或情感有关的故事。
2.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与本文内容或情感相关的体验和感悟。
三、朗读预习
1.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三遍,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精彩段落,然后谈谈喜欢的理由。
2.反复读课文,尝试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和文章主题等方面去赏析喜欢的文段,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操作方法:在相应的内容旁批注,写上赏析的话语。
四、质疑预习
1.读课文,从中找出两个以上不懂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向老师或同学质疑。
2.把你在阅读本文时最得意的收获设计成问题,准备在课堂上考一考你的同学。
(这是一个自由度、灵活度比较大的预习案例,老师提供的只是一个自助餐式的自选案例,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两个小点来预习。这就既照顾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三《土地的誓言》预习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总体策划:导演
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导演的人选,然后由导演带领大家把课文内容拍摄成电影画面(模拟拍摄)。
二、具体策划:各组组长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音乐组、采拍组、画外音组和宣传组四个大组,然后每组推荐一名负责人,带领大家分头准备。
三、具体分工
1.采拍组:分四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现实篇。抓拍课文中提到的有代表性的背景,如森林、原野,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及其他特产,以突出东北的美丽和富庶。
(2)回忆篇。要求分三组镜头:第一组镜头总体介绍,突出故乡的美丽和亲切;第二组镜头具体介绍,要求有春天里的各种景色和人们的欢笑,具体突出生活的美好,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第三组是特写镜头,突出秋天的丰收场面。
(3)思恋篇。上网下载一些素材或截取课文中的一些画面,抒发失去故土的人对家乡的思恋。
(4)誓言篇。结合课文内容,针对作者在课文中发出的誓言,配上合适的景色,深化作者的爱国之情。
2.音乐组
(1)负责给《土地的誓言》这部短片选择一首主题曲,要求能勾起听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2)与采拍组和制片组协作,针对不同的画面,准备在电影中插入相应的背景音乐和声响。
(3)说出选取这些音乐和声响的理由,以便说服导演和制片采纳。
3.画外音组
(1)组长协调音乐组和采拍组。
(2)写好与音乐、画面一致的台词,准备在影片合成时与影片的画面、背景音乐、背景声响一同播出,以辅助的形式对影片内容进行解说和深化。
(3)选出两名播音员,准备在影片合成时插入写好的台词,作为影片的画外音。
4.宣传组
(1)组织图片展:与采拍组协商,从采拍的镜头里选取一些画面制成图片,准备在文化馆、少年宫等文化中心展出。
(2)紧扣影片反映的时代、事件和意义写好解说词,再推选3到4位解说员,针对图片进行声情并茂的解说,以打动观众,争取观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