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一字一句总关情
作者:章国华
生2:逆境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我们带来无情的打击,但如果我们把他当成一笔财富,它就会铸造我们的品质。就像刷子李,经历了我们想象中的磨难,他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3:正因为刷子李干得很专,只干刷墙这一行,所以他照样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达到一种神奇的境界。
生4:我认为把简单的一行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就成了一种艺术,而且劳动也成了一种享受。
生5:无论做什么,比大多数人做得再好一点点,你就不同凡响、超凡脱俗了。
师:是的,其实在俗世中,没有天生的“奇人”,“奇人”之所以奇,在于他的心智、毅力、品质和对世界的心态。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曾说过,无论干哪一行,只要在别人失败的地方放一棵小草,你就成功了。能做大树当然好,如果我们做不了大树,我们可以做这样一棵小草。
二、设计中研究性因素阐释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们先进行了文本解读研究:第一,文中几个有关“然”字的词语是一条解读刷子李的很好的线索。课堂上可以扣住这几个“然”,再结合刷子李刷墙时穿一身黑的奇特行为,来解读出人物形象几个层面的特征,所以文章的整体感知就从一句话(“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和六个“然”开始,把全文都串起来。第二,我们觉得光通过刷子李绝活的“绝”和“奇”来理解刷子李比较平面化,这样我们只能看到“奇人”表面的东西,文中的空白处很值得挖掘。文章第一段写了这么多天津码头当时行当的活法,其实是要我们挖掘出“奇人”为什么会“奇”的社会原因。而这种社会环境的文本呈现,恰好可以为我们探究刷子李这个“奇人”之所以“奇”的深层原因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奇人”真正“奇”的不仅仅是他响当当的手艺,还有这背后鲜为人知的付出与品质。只有看到光环背后的辛酸和代价,“奇人”才能在俗世中展现他人性光辉的一面。
在问题设计方面,导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当代水泥匠与刷子李作比较,从而真正从现实层面来理解人物。本案例主要抓住对“奇人”的辩证理解来设计问题,开始的问题在于理解“奇人”表面的表现,接下来的问题是挖掘“奇人”内在的品质。最后一个环节是结合生活经验,表明自己的价值观。至此,我们觉得更多研究性因素介入了备课中,可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