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影像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杨少伟
影像阅读与文字阅读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共同点:一是阅读的主体相同;二是阅读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区别:首先是符号不同,文字阅读的客体是文字符号,影像阅读的客体是声音和画面,前者是抽象的、间接的,后者是形象的、直接的;其次是形态不同,文字阅读的客体呈现为纸介状态,影像阅读的客体呈现为音像状态;第三是思维方式不同,文字阅读侧重于抽象思维,影像阅读则更侧重于形象思维;第四是信息隐显不同,文字阅读中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接受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影像阅读中由于影像的直观性和稳定性,“一千个观众相对趋同一个哈姆莱特”,前者的原因在于信息的“隐”,隐藏在文字背后,后者的原因在于信息的“显”,显现在影像造型中;此外还有信息接受留存多少的差异:文字阅读中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留存只有三分之一,影像阅读中观众对文本信息的留存几近三分之二。
影像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满足了中学生的阅读期待。中学生喜欢读图,因为图片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也更明白,读起来省时、省力。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过于紧张,他们缺乏时间,也缺乏耐心去处理高深的文字。文字是高度凝练的,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处理过程中要调动更多的大脑潜能,容易产生阅读疲劳。而对图片的处理相对简单,中学生在带有娱乐性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像的教育。其次,影像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中学生既有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有课下按照老师或者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的自我补充的阅读,还有借助网络、VCD、电视、影剧院等进行的影像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在时间、空间、心理感受等方面互为补充,能够丰富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其三,影像阅读深化了文字阅读的形象感。中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不少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还有些散文、诗歌借助影像媒介制作成电视散文或电视诗。中学生不仅可以阅读文学作品的文字版,而且也可以阅读影像版。对文字版可以借助文字符号通过精读来获得理性认识,对影像版可以通过音像画面、通过泛读来获取感性认识,二者互为补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深化阅读效果。其四,影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影像阅读融娱乐性与审美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教育性、时间性与空间性、视觉与听觉为一体,能够让当代中学生像阅读文字精品那样在光影闪烁的镜头变换中,领略影像语言的奥妙,提高素质,感悟人生,锻炼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影像阅读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因此老师应当正确地引导。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主要是影视剧、网络信息、摄影作品、图画书等,由于国家对影视剧实行了审查制,影视剧中有害有毒的信息较少,但是也有不少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凶杀暴力甚至色情的画面或情节。网络超越时空,信息包罗万象,其中的不良因素会给生理上、心理上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少图画书尤其是中学生喜爱的漫画书、卡通书实质是快餐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但是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中学生从这些漫画书、卡通书中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其中的图片遮蔽了文字,游戏取代了阅读,娱乐替代了思考。这些方面都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影像文本,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净化文化市场,为中学生创建良好和谐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