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成功的讲授,在潜对话的引领中行进

作者:林汇波




  在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课堂生成的落实显得十分重要,强调过程与方法,其实质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但人们对讲授法是怀疑的,其困惑是三维目标能不能在讲授中实现。教师在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圈点与记录。如讲授中要求学生做笔记,记录的内容若只是客观地记下教师讲的,那还谈不上完全的有意义接受,因此应引导学生记感悟、记发现、记体验历程。讲授中学生的倾听反应也是复杂的,学生倾听时,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是内部品质变化的外部表现,也是交流的一种表现。倾听是有意义的接受,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发生改变,这就有生成了。此时,讲授的生成是不亚于其他教法的,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在讲授中是能得到很好的实现的。
  3.递进意识。课堂上,一开始的提示性讲授、中间的展开性讲授及课堂结束时的小结性讲授的内容有相同点,但不应等同。要有递进意识,难度、内涵、容量都要有所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潜对话。
  提示性讲授的内容重在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给学生简要的知识框架,可提示,可设疑,以激趣、导入。展开性讲授追求完整、明确、深入,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讲授内容展示的是明确的学习内容,要引起充分的潜对话,以达成有效的生成。小结性讲授绝不能是前面讲授内容的简单重复,一要有概括性,是知识的归纳整理;二要有提升性,且要纳入语文知识能力体系,在更高的层次上构建知识内容;三是要有拓展性,为知识在更大范围的使用打好基础,提供可能。
  4.帮助意识。现代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信息量大,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对相关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准备讲授的内容可能已预习过,此时教师怎么讲授?这是信息时代教师所遭遇的尴尬。
  教师讲授中的潜对话应该有帮助意识。虽然学生拥有了这些信息,但他们把握不准,领悟不深,因为他们的阅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潜对话要尊重他们拥有的信息,同时引导他们对信息进行梳理,困惑之处要点拨,重要的地方要强调,要帮助学生组织和管理好信息,处理好信息,使他们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授时还应该有能力意识、技能意识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些长处在讲授法中应该得到发扬,使讲授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成功的讲授应是一种潜对话状态。教师在讲授中要明确潜对话的属性,讲授时要有合理的操作模式,要有潜对话引领的意识,让讲授有交流,有生成,甚至有创造。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版,第561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3〕沈中尧《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4〕傅嘉德《不要忽视隐性对话》,《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6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