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作者:史绍典
这是带领学生杀出封锁他们的层层重围,在隐约的生活世界里,找寻些许生活根基,从名人的佳句里讨要“生活”。两句“友情提示”,“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大有人情味。有经历者谈经历,无经历者说启迪,叙议皆可。屈原的上下求索、王勃的海内知己、陆游的柳暗花明,以及艾青的深爱土地、普希金的直面生活等,给学生提供了无尽的“生活”选择。
广西南宁的“牵挂”,纯粹是“命题作文”,于学生好像太沉甸甸,不过想来反正思念某事某物,牵挂某地某人,总是人人常有之情。贵阳的“攀登”,青海的“童年”,乌鲁木齐的“难题”,山西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黑龙江与河北共有的“财富”等,都是司空见惯,从小到大念叨烂了的话题,全都再翻检出来,虽说殊无新意,但看得出命题者碍于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薄,替学生寻找“生活”的良苦用心。
三、缺失:宏大叙事,使生活世界沦于空泛
除却南宁试题“牵挂”、山西试题“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青海试题“童年”等少数命题直露地诉诸感性以外,与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相仿的是,2006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中考作文试题大多直指理性,引导一种冷静的哲理思辨和客观的人生思考。如,从晶晶摔跤分清了左右的经历所获的“感悟和认识”(安徽省);10岁英国女孩用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挽救100多名游客生命“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北京海淀);从诗句中“获得的启迪”(广东);从“来福林”广告及使用“来福林”的实际“有了怎样的启发和感悟”(青海试题3);“欢乐与痛苦”(青岛试题2)、“攀登”“难题”“财富”等,都是如此。
理性思辨对中学生来讲无疑是重要的。问题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思辨能力还不够强,而且我们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辨的背景,传统的一边倒,或是敷衍的两点论,尤其是言与行的分道扬镳,使论辩往往陷于假大空的套路。直观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诉诸感性的表达,对中学生来说可能更为真切、更为灵动。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那样,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下面着重分析一下两道关于“财富”的命题,探讨一下命题者的指导思想。
河北省试题: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财富。金钱是财富,知识是财富,时间是财富,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亲情是财富,朋友是财富,成功的经验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是财富……拥有财富,我们才可以拥有真正富有的人生。请以“财富”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黑龙江省试题1: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积累的知识;哲人望着河流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
你是如何理解财富的呢?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这当然是自由度、发挥空间都极大的命题。“财富”的内涵本是十分稳定的,但在扩张了外延的背景下,极易让我们的学生选择“宏大叙事”,以迎合命题者与评卷老师。这就是从来作文所走过的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老路。
辽宁省试题2:
小李和小王同时竞聘某单位业务主管,复试那天,工作人员通知他俩马上到10楼去见总经理。可此时电梯口处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小李急忙沿着楼梯走了上去,而小王则耐心地等在那里。结果小李被录用了。当小李问起其中的缘由时,总经理笑着说:“你比小王快了5分钟,更重要的是你在行动,而他在等待。”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在享受幸福和快乐的同时去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回报大自然……但有些人总是在等待观望中蹉跎了岁月,在遗憾叹息中改变了容颜。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心动不如行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急忙”的结果是成功,“耐心”的结果是失败,看不出道理。况且,“录用”就是成功,“落榜”就是失败,更无此理。总经理用人,自有他的想法,但无论如何,总不能以他一个人的想法,推论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动不如行动”的大论断来。何况,一般地说,一个总是“急忙”的人,最可能急功近利;“耐心”的人则总是虚怀、谦忍、踏实。这道命题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以不切实际地夸大“急忙”、贬抑“耐心”为代价,非为最佳。那些善于等待、愿意等待的“耐心”的学生,也只得违心地赞颂“急忙”、委屈“耐心”了,因为他必须做出一篇“心动不如行动”的宏大议论出来。
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关心现实生活的人、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就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我们还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优化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比如,当我们想让学生辩证的时候,我们自己辩证了吗?还有,我们为学生创设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前提了吗?
中考作文涉及的问题有许多,我们始终关注的则是学生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也始终是写作教学和写作考试的大话题。新课标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很有道理。但是,我们能真正让“表达真情实感”不成为一句空话吗?写作,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