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品酒读情
作者:张 洁
师:大家喝过酒吗?酒是什么味道?
生:没喝过。
生:是苦的。
生:是甜的。
师:有人觉得苦,有人觉得甜;有人会高兴,有人会伤心。这就是说喝酒会有一种情感在里面。我国古代喝酒的诗人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谁?
生:李白。
师:对,是李白,他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是何等的豪放;“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可是美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都称是酒仙,还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杯愁酒。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酒,不同的酒中也酝酿着不同的情。今天我们来品一杯酒,仔细读这杯酒中的情。
师:题中有一个字大家或许不熟悉,“斛”念hú,“斛斯”是复姓。大家先把字词读通,感知全文。
(生自由读)
(师生集体读)
师:既然是品酒,那在哪里喝?和谁喝?什么时候喝?请大家再带着这三个问题读一遍。
(师生再读)
师:在哪里喝?
生:在终南山下喝。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题目中写了“下终南山”。
师:题目中还有一个“过”字,“过”是拜访的意思,也就是到斛斯山人的家里去。
生:那是到终南山下的斛斯山人家里喝酒。
师:对了。和谁喝呢?
生:斛斯山人。
师:什么时候喝?
生:晚上,从“暮”字可以看出,并且喝到“河星稀”。
师:回答得非常好。诗题中有许多透露信息的点,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一定要先读清题目,这诗题本身说了三件事: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心事件是宿置酒,前面两件点明喝酒的环境。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呢?“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流露出什么情?
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是诗人下终南山时的所见,他看到了什么?请你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这幅美景。
(生闭眼,师诗意化朗读)
师:请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月亮、山、小径,还有树。
师:这里的环境有何特点?
生:宁静的,朦胧的。
师:很好。其中有一个修辞手法用得很到位,是——
生:月亮的描写,用了拟人。
师:拟人给了月亮人的个性,“随”显示了月的温柔。月有情,人也有情,诗人产生了什么感情?
生:依依不舍之情,喜爱之情。
师:带着这种情感,诗人来到了斛斯山人的家,迎接他的是什么?
生:山人、童稚、绿竹、青萝。
师:这里不仅人热情,连景物也很热情。一进门,绿色的竹子掩映着幽静的小路,路边的青萝轻轻地拂起了诗人的衣襟。这是多么恬静而温馨的田家庭院画面,诗人身在其中,被美景所陶醉。
师: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喝得多畅快!请大家把描绘他们喝酒场面的动词找出来。
生:“欢”“挥”“吟”“稀”“乐”“醉”“忘”。
师:诗人和知己喝得如此畅快、豪放、忘情、沉醉,这杯酒真是好呀!现在我要问你们了,你们品出了这杯酒的酸甜苦辣了吗?下面四人一组,从文本出发,说出是什么酒,并把理由拿出来。
(生开始讨论,很热烈,老师到学生中指导。大约五分钟。)
生:感情酒,因为他们喝得如此痛快淋漓,是把感情放在了里面。
生:我们认为是美酒,前面有那么温柔恬静的风光,加上知己一起喝,所以是美酒。
生:我们认为是乐酒,“欢”“挥”“吟”“稀”“乐”“醉”都是他们快乐的表现。
生:这都是表面的,我们认为是忘情酒,忘记愁苦的酒。
师:你们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那个时候李白在长安郁郁不得志,他很痛苦,在愁苦中他来到知己家喝酒,喝得忘情、尽兴。从“忘机”两字可看出,他想忘记一切,包括自己的痛苦。
师:你抓住了诗人写诗的背景来分析,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诗人喝得如此高兴、豪迈,喝到醉,喝到陶然共忘机,“忘机”是道教的俗语,即忘记尘世中的烦恼、得失。李白有什么烦恼呢?李白的理想是济苍生、安社稷。他一生两次到长安,第二次去的时候是玉真公主推荐,唐玄宗亲自迎接,亲自调羹,杨贵妃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在外人看来李白是何等被人器重,但事实是这样吗?他不过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宠臣,一个高级的文人清客而已。当有所求而达不到的时候,烦恼、痛苦油然而生。这种忧愁如何摆脱?我们学过他同一时期的另一部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自己的心怀交给了自然,在自然中寻求快乐。在这首诗中,他把自己放在田园美景中,用酒来解脱这些烦恼和忧愁。因此这杯酒表面上他喝得很痛快,其实每一杯都是愁酒,是杯解忧酒,借酒消愁,是“忘机美酒”。
(生点头)
师:这正是酒中有情,情中有酒,我们应细细品读。我们在品读时要学会三步:1.从诗题入手。2.注意诗中的景和物。3.关注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而品出诗中的情。(教学目标)
这节课从学生们熟悉的酒入手,让他们学会品情,学会如何一步一步把诗歌中的情感挖掘出来。一开始我不急于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最后提出来的。学生不用带着目标去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地走近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