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刘丹妮 林 可 程 丽 胡群娅 周 松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文属童话、科幻类作品,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体。童话、科幻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产物,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寄托。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初步学会区分想象与联想。可借助基本的文体知识,在揣摩、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彰显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充分体会想象类作品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单元设计思路
  童话、科幻类作品一般都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本单元教学应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童话、科幻类作品的再创造。两篇童话作品,可借助童话的文体特点,欣赏品味鲜活的人物形象,锻炼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两篇科幻作品,可侧重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并结合文本的阅读进行文本的再写作。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和科幻作品的基本文体特点。
  2.品味生动活泼、有着丰富张力的想象类语言。
  3.培养学生自觉想象的意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笔。
  
  四、课时分配
  《犟龟》《小溪流的歌》各2课时,《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各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1.5课时,综合性学习0.5课时。
  (北京101中学刘丹妮)
  
  《犟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犟龟》是一篇典型的拟人体童话作品,文中所描写的动物都带有鲜明的人格化特点。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童话的语言表达中提炼深刻的主题。建议本文的教学以文章内容的探讨及主题的理解为主,以品味语言为辅。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童话蕴涵的深刻哲理。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童话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特点。
  2.欣赏、品味童话语言。
  3.在师生互动中探讨本文的主题,理解小犟龟的“犟”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这副对联描述的是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牧羊长达19年之久的生活情景。牧羊期间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汉武帝赐给他的节杖始终没有丢弃,一直等到归国复命的那一天。《犟龟》这篇童话中的主人公小乌龟和苏武有着某种共同点,希望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能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二)整体把握
  1.从标题和书下注释切入
  文章题目为“犟龟”,如何理解这个“犟”字呢?课文注释中对“犟”的解释是“固执,不听人劝”。你觉得文章中小犟龟的“犟”除了这种解释,还有没有别的解释?如果你不同意书下注释对“犟”的解释,请你结合犟龟的故事解释文章中“犟”的含义。
  以对“犟”的新解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地了解“犟”在本文中体现出的特定含义。
  2.从文体特征切入
  《犟龟》是一篇童话,作者在小乌龟身上赋予了很多人的特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在文中其他小动物身上也有运用,尝试分析这些小动物的性格特征,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童话的文体特征入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并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延续到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的阅读中。
  3.从阅读反思与质疑切入
  这篇文章的文字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并没有太大障碍,由此学生很容易走进浅阅读或假阅读的层面,从而忽视了文本的实际内容。在教学中可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反思与质疑。
  方式一:教师提问,学生思考。
  小乌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并没有实现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的愿望,为什么在最后一段中小犟龟却说它“感到非常幸福”呢?如何评价小乌龟的“犟”?让“犟龟”感到幸福的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一般建立在对主人公形象的认识上,“犟龟”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引导学生走进“犟龟”的内心世界,就不难发现犟龟的幸福来自追求目标的过程。
  方式二: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条。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纸条上写下1—2道不明白的小问题。写完上交到讲台前的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再用五分钟的时间猜测别人设置的问题,并在书上寻找答案。接下来,每组选一个同学上台从盒子里拿一张纸条答题,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出评定,给出分数,最终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细读。
  (三)重难点突破
  1.从形象对比突破
  方式:用列图表的方法来比较犟龟和其他小动物的不同态度。
  2.从情景创设突破
  《犟龟》一文写了许多小动物,每个都代表着生活中的一类人。文中对话大约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可预先布置学生将本文编排成课本剧,以简单的道具为辅助手段,鼓励学生将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都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从语言表达突破
  学生在基本理清文章脉络和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实践,回家准备一个能讲三分钟左右的童话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要求:(1)语言表达流利简洁;(2)人物形象生动活泼;(3)童话故事主旨鲜明,有较为深刻的寓意。
  这一教学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童话的基本要素,并且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童话的兴趣,为本单元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四、拓展延伸
  1.这篇童话的作者抓住了乌龟动作迟缓和永不放弃的特点塑造了犟龟的形象,请你也试着结合一种动物的特征,创作一则富有深意的童话故事。
  2.改编本篇课文,以其他小动物的口吻写一篇题为“……眼中的小犟龟”的文章,看看有没有更新颖的观点和角度。
  3.结合本文拓展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描写小动物的篇目,以读书会的形式在班内交流这三个作家笔下的小动物形象的异同点。
  (北京101中学刘丹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林可)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也是一则童话。可以在前一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文中的寓意。也可以利用文体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童话故事中的各种形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是借助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
  1.分析“小溪流”的形象,理解深层意义。
  2.品味本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3.理解“成长”的主题,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话,一个五彩瑰丽的世界。我们在童话中为夜莺甜美的歌唱感动,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伤,为丑小鸭的梦想与自强而振奋……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意义。
  (二)整体把握
  1.从标题或题记切入
  文题为“小溪流的歌”,题记也写到“小溪流有一个歌”,那么这首歌到底是什么样的歌?为什么作者说它“永远也唱不完”?……以问题贯穿全文学习始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索文章主旨。
  2.从结构切入
  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感悟小溪流在奔流歌唱中完成自身成长的经历,依此划分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小溪流成长为小河、大江、海洋的过程及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的变化,归纳文章主旨。
  3.从文本主旨比较上切入
  本文与《犟龟》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从朗读与情感把握上突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