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语气词也能重读

作者:张 彦




  语气词是轻声,自然应该轻读,但是有时候在句末会读得比一般轻声音节重,以前也有人注意过。比如鲁允中先生就注意到在这样一种情景下,“嘛”和“吗”都读得较重:一个官僚主义者,半躺在办公室的高级沙发里,拖腔拿调儿地教训一个下属,他打着官腔说:“原则嘛——,也应该有点儿灵活性吗——!”
  我们通过语音实验的方法又发现了6种语气词重读的情况。分别是:
  1.强调、夸张某事物。如:“两千辆车呢!”其中的“呢”比一般轻声音节长10%,发音的力度加大近一倍。
  2.在表明自己的意见时,对所说事件持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而且还带有一点傲慢。例如拿腔拿调地说:“想吃就吃吧。”其中的“吧”比一般轻声音节长17%,发音的力度加大两三倍。
  3.质问常常兼有责备和问的语气,即一方面责备对方,一方面又希望对方给以回答,两种语气成分在具体的使用中根据表达需要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当问的成分较多时,如:“你怎么不去呢?!”虽然有责备对方的意思,但是更希望对方给以解释,此时的“呢”读得较重,比一般轻声音节长43%,发音力度加大一倍半。
  4.表达一种不很正式的警告。如一群孩子一起起哄时喊:“下去啵!”其中的“啵”读得较重,比一般轻声音节长57%,发音力度增大将近5倍。
  5.催促的时候,催促了一遍对方没有反应,又再次不耐烦地催促。如:“说,你借钱干吗用了。说啊!”其中的“啊”读得较重,比一般轻声音节长51%,发音力度加大83%。
  6.非常兴奋的感叹语气。如:“我考了一百分,一百分啊!”其中的“啊”比一般轻声音节长62%,发音力度加大3倍。
  这些语气词比一般轻声音节读得重,那么,是不是已经达到正常音节的水平了呢?根据人们对轻声的研究,轻声比正常音节时长短40%~55%,发音力度弱58%~61%。语气词作为轻声,如果要达到正常音节的水平,时长至少要比一般轻声音节长67%,发音力度至少大56%。这些语气词虽然都比一般轻声音节读得重,并且发音力度甚至大都比正常音节还大很多,但是时长都没有达到正常音节的水平,尽管有的已经非常接近正常音节,如“啵”,时长比一般轻声音节长57%,距离67%只有10%。因为时长是轻声的最重要的声学特征,所以,时长没有达到正常音节的水平,即使发音力度再大,仍然还是轻声。一言以蔽之,语气词虽然有时候重读,但也只是轻声的重读,重读程度仍然不及正常音节。
  语气词本是轻声,自然应该轻读,重读只是个别情况,我们总共考察了二十几个语气词,只发现了6个重读的例子。
  这些语气词重读有什么作用呢?首先,重读可以凸显语气词本身固有的语气意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句末语气词重读表明说话人将表达重点更多地移向语气词这个语气成分上,这是突出说话情绪的一种手段,相对而言,说话内容则是次要的了。也就是说,说话人可以通过重读句末的语气词来突出话语的情态,并且重读程度越高,话语情态的表达就越充分。与此相反,语气词不重读时,说话人只是就话语内容同对方进行交流,虽然句末带有语气词,也表达一定的语气情态,但是,语气的表达相对于内容的交流是次要的。听话人在接受信息时,也不是以接受话语的语气信息为主。如语气词“啵”表达不太正式的警告语气时,如果重读,则有强调或者凸显这种语气的作用,并且重读的程度越高,这种语气被凸显得就越强烈。其次,重读也可以凸显语气词韵律特征(包括音高、时长和发音力度)所表达的语气意义。语气词的韵律特征可以给句子带来特定的语气,如再次催促时,发话人如果将句末“啊”读成调尾上抬、调势平缓、升降幅度小、时长拖长、发音力度增大的调子,便会带上不耐烦的情绪。如果在此基础上再用力发“啊”,将之重读,则会更加凸显该韵律特征所带来的不耐烦情绪,从而加重语气。
  
  参考文献:
  (1)鲁允中《轻声和儿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
  (2)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方言》198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