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黛玉的“眼睛”与众人的“观看”
作者:韩丽霞
《林黛玉进贾府》选择了初进贾府的黛玉的视角叙述故事,以她流动的视线,引领读者走到这个大家族的近处,直接观察、感受贾府和贾府众人,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林黛玉进贾府》还设置了贾府众人的视角,在多个人物的“观看”中展开对黛玉的描写。最终,在多个叙事视角的组合中,完成整个故事的叙述。选择什么样的叙事角度,也就是说,由故事中的“谁”来讲述故事,对小说来讲,非常重要,并不是任何一个故事中的人物都可以设置为故事叙述人。《林黛玉进贾府》设置黛玉等人的叙事视角,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叙事视角能非常便利地讲述故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从黛玉的视角叙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黛玉作为一个贾府之外的人,第一次来到贾府,由外到内,使她拥有观察贾府的便利;她初来乍到,感受很新奇,很新鲜;黛玉的谨慎、敏感与文化修养,决定了她的观察很细致,也很准确。正如《红楼梦》“蒙府本”第三回侧评所说:“以下写荣国府第,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传来。非黛玉之眼,也不得如此周密详细。”所以,作者就以黛玉的脚步为故事线索,通过黛玉的“眼睛”,一层一层,迤逦写出贾府所处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建筑外表之宏伟富丽,内部布局之讲究,日常陈设之华贵,生活排场之讲究,等等。甚至,为了更全面地描绘贾府环境,作者写黛玉见过贾母等女眷之后,又特意安排她去拜见两个舅舅,其实,拜见舅舅并非目的,而最终未见,是作者有意省略了许多笔墨。
从黛玉的视角叙事,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小说在运用人物的叙事视角叙述故事的同时,也刻画了作为视角的人物的自身性格特征。在以人物视角叙事的过程中,视角人物自身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感受,可以具体而真切地展现出来,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描绘。《林黛玉进贾府》写到黛玉临近贾府时,插入这样一段文字:“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在进贾府的过程中,黛玉的形象渐渐明晰起来,如初见凤姐,“连忙起身接见”;听人传贾赦嘱咐,“忙站起来,一一听了”;谢绝邢夫人晚饭,委婉得体;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时处处留心;等等。这些都写出了她的敏感与谨慎。
更重要的是,通过黛玉的眼睛,描写了小说的重要人物,其中对宝玉的描写效果最突出。宝玉出场前,作者已从其他人物的视角作了层层渲染。如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黛玉先前听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至此,故事叙述构筑了一个极大的悬念,读者与黛玉有同样强烈的感觉:“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然而,黛玉亲眼所见,却是一个“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美少年。悬念解开,如此大相径庭的感觉,出乎黛玉的意料,同样也超出读者的阅读期待。黛玉“吃一大惊”,“何等眼熟到如此”的惊异之感,把人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到第一回的“还泪”神话。宝玉换了装束以后,再次亮相于黛玉面前:“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不用作者再进行任何主观的评价,宝玉在黛玉心中的地位已经确定无疑。
从黛玉的视角叙事,随着黛玉叙事视角的流动,安排结构,展开层次,灵活自由,自然顺畅,绝无勉强生硬之感。黛玉的足迹所至,由贾府外的街市到荣国府厅堂,不知不觉中,层层推进,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流动的、鲜活的生活场景:离舟进府;拜见贾母,相见众人;初见凤姐;拜望贾赦、贾政;相会宝玉。伴随着一个个场景的呈现,最终完成整个故事的艺术结构布局,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视角以黛玉为主,但又不局限于黛玉的叙事视角,而是进行了叙事视角的变换,其中对黛玉的描写最为突出。黛玉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其不同流俗的特点,仅仅在第二回由贾雨村口中简单带出。黛玉第一次登场,在以她的视角叙事的过程中,其所见所想,固然表现出了她的一些性格特点,但还远远不够。所以,作者又设置了贾府众人的叙事视角,让黛玉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观察贾府的时候,也让贾府众人打量黛玉。课文中有三处集中描绘。第一次是众人的观察:“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写她体弱的同时,突出了她不俗的气质。第二次是熙凤的评价:“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凤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初见黛玉的印象,虽然不乏讨好贾母的成分,但不能全部视为溢美之辞。以凤姐的身份能说出这样的话,黛玉风姿可见一斑。宝玉所见最能显示黛玉神采:“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批书人脂砚斋分析得十分透辟: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二人初见之后,宝玉“又细细打谅一番”,为黛玉取“颦颦”作字;摔玉时,又说出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不仅进一步写出黛玉的体貌特征,而且为后面描写黛玉做了铺垫。至此,通过不同人的“眼睛”,黛玉的体貌、风度已较为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像《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从故事中人物的视角来叙事,有诸多好处。首先,作者获得了更多的叙事自由。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态度隐藏在人物背后,让读者直接面对黛玉和贾府众人,聆听人物的心声,观看人物的表演,这避免了由于作者倾向性过于显露而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使故事显得更为真实可信,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更加突出,故事叙述更富于立体感,结构层次转换更加自然顺畅。同时,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使整个叙述带着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其次,读者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审美感受。《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叙事视角的运用,使读者与作者、人物具有同样的知情权,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与期待,一起感受故事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一直追随着小说人物的视角,与故事中黛玉等人的行动同步,众人的感受也深深感染着读者。叙述中不断形成故事悬念,又不断解开悬念,读者好像与作者、故事中的人物一起亲身经历每一个情境,见证着故事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最终,读者的阅读期待得到充分满足,获得了丰富的阅读趣味和审美感受。
阅读小说时,准确地把握小说叙事视角及其变化,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细致地揣摩作者在叙述技巧、结构布局、人物描写等方面的匠心。这是我们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深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