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读写生态链写作教学实验案例
作者:张灵毅
读写生态链写作教学实践片段
我们曾针对学年中隔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做过调查。高三年级约850名学生,其中完全依赖自己平常经验动笔的学生占60%,参考相关话题的优秀作文的占20%,翻阅字典查寻话题关键词并利用一些资料深化理解话题的占7-8%,在拥有高质量的阅读收获与较个性化的积累的状态下进入写作的仅有2-3%。学生普遍反映在写作训练和阅读积累中存在三大障碍:(1)学业压力大,缺少充裕时间,无法为写而读,只能为写而写;(2)缺少辨别与筛选有助于写作的阅读材料的能力;(3)在时间和材料都有保障的情况下,由于缺少方法的指导,读的质量无从保证。
为此,我们加强对阅读的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读有方向、读有所得的状态下进入写作。针对大作文的相关话题,课题组先搜集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然后根据选文特点,点拔分析选文写作思路、探究思想主题内涵、品味语言表达风格等阅读鉴赏方法,让学生在选文的比较阅读中有所悟,再以所悟导出对写作话题的构思。这个环节我们叫作“写作导引”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目标是激趣和导思,所谓“激趣”就是让选文所蕴涵的激情撞击学生的心扉,把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激活。所谓“导思”就是以选文独特的构思与表达来启发学生,使他们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从容自如地融入自己个性化的体验与思考。
例如,“家园”话题“导引”的特点是:前有清新优美的导读文字,后有个性不同的名家名篇。其中山珍的《家园如梦》温馨醉人,情意绵长;贾平凹的《静虚村记》质朴自然,平中见奇;梁实秋的《雅舍》境界高远,风格典雅。分开来看,它们别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的追求;组合起来看,又有助于学生生发出自己对家园的多角度理解,从而丰富写作的内涵。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佳作。
赵彦瑚同学的《雨屋》写道:“家园,是思念,一如天上高飞的风筝,总脱不开那根细长的绳;家园,是情怀,一如瓜的藤蔓,总缠绕着竹竿和篱笆;家园,是感动,一如内心深处无法触及的伤痛。”如雨丝般清新细腻的语言真是醉人,尤其篇末一词,更显风采和神韵:“雨依旧,人犹在,独留荒院话衷肠。孩时乐,聚散泪,自古沧桑总悲愁。时光谢了,太悠悠,唯有满腹追记,点滴到天明。”情思流畅,意蕴丰厚,实在可嘉。
……
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他们表示虽然目前自己的作文水平还不见得有明显提高,但是导引引发了他们写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感情,也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入了。
“生命”话题是我们推出的又一个内容。导引时,我们加大了阅读量,不仅仅只关注情感的激发,而且关注引导学生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领悟,从《生命:无尽的咏叹》到《生命: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生命意识的批判》,再到《生命:在与死亡的较量中永恒——关于陆幼青和他的〈死亡日记〉》,从审美到审智到情与理的交融,总共三组十篇文章。当我们把这些文章送到学生手中时,他们震撼了。
在创作谈中他们写道:“生命的咏叹激起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生命意识的批判把我们对生命盲目的爱剥离下来,使我们开始正视生命的状况,而生与死的较量让我们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生命的分量。”
附: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学生作文
不死鸟
吴丽莉
生命无需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
关上灯,把自己整个儿浸在浓酽的夜里,冥冥中,我感觉到了三毛,感觉到了她那眸子里满满的倔强的眼泪。她的黑色瞳仁投射出的纯粹的光,驱散了我所有关于她的阴霾的记忆。“有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不是孤独的死?”“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可是如今,三毛,你的灵魂真的和你最爱的人在一起了吗?
孤独的撒哈拉之心啊,你写尽了人间的希望,为何却单单忘了给自己留一点希望呀?
是看透了人间的悲喜,想从死中寻求永恒;还是要摆脱尘俗羁绊,奔向逝去的伊甸园;抑或是这样的才情本就不应属于这样的世界,注定如昙花一现,刹那惊艳旋即消失?
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平庸是平庸者的护身符,先知是先知者的不归路?
传说中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一辈子飞翔。生命里只有一次停歇,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三毛说过她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为了爱,为了责任。但她还是食言了,她轻轻地离去,粉碎了不死鸟的诺言。
不是冷漠,相反,是因为太善良,给生活下一个最美好的定义的人,当理想与现实无法协调时,往往受伤最深。
不是超然物外,相反,是因为有太多的心灵羁绊,一颗心学不会释然,于是便会身心俱疲。
不是不爱这个世界,相反,是因为爱得太深。敏感的心可以感知微小的幸福,也会将痛苦无限放大。最令她感到孤独无助的,却正是她所爱的,她所牵挂的。
三毛的一颗玻璃心,精美绝伦却脆弱无比。明明是晶莹闪亮,一伸手却只剩下一地碎片,一地绝望。原来,生命休止符是那么容易画上的。
“闲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凤凰涅槃,流星陨落,一切都已飘然而去。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让死去的得到安宁,让活着的学会生活吧。
作者后记:“本篇习作受例作《诗人之死》的影响,可以说是《诗人之死》的简缩版吧。屈原为文人之死拉开序幕,啼血之剧上演千年。无论是海子,还是顾城,他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遗憾。一时间竟不知生命的底色是什么。这是一个有答案却无解的问题。‘悠悠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我听见了,你说你是幸福的。”
教师简评:“海子的一句话已深沉地道出生命的底蕴。你用轻柔细腻的文笔饱蘸着对三毛浓浓的情,勾画了她的水晶人生,解读了她的人生密码,那是对生命彻骨的爱啊,痴迷、沉重,似乎只是为了寻求那一份绝美而倾尽了自己的所有。也许,三毛正是以她对生命的爱完成了她留给我们的最后杰作。‘梦里花落知多少’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表态吧。”
读写生态链写作教学的延伸反思
①读写生态链模式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比如,每次习作都由教师来搜集相关材料,这只能是权宜之计,要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学生。再比如,2002年开始教改时我们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从高二到高三再到高一,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还需要关注这三年一大循环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梯度问题。再有,对读写有困难的学生的关心以及对读写较有个性的学生的呵护,始终是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②读写教学需要高素质、具备个性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人格和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科学的理念和证实或证伪的勇气。读写教学中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科学有序的衔接,读写教学才会更有序、有效。
③语文教学(读写教学)需要时间保证,过重的学业压力、缺乏科学性的应试挤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也挤占了教师提高素质、探索创新的时间,当前教育界整体上缺少一个大语文的环境,读写教学备受影响,读写教学是绝不能走急功近利的道路的,它要铸就的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底气。
④课题教改是教师精诚合作的劳动过程和集体智慧碰撞的愉悦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合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