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语文教学的第三种“序”
作者:陈 涛
三、语文教学中的话语之序
所谓话语之序,就是语文教学以话语为中心建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从社会的话语资源中选出各种必要的成分加以组合,按民族的与人类的、传统的与当代的、科学的与文学的等类别编序,有序地建构学生的基本话语系统。话语组合包括两个方式:一是横向的组合,一是纵向的组合。
1.话语的横向组合。教材选文注重经典和示范,即教材宜从多元文化角度选择经典性的话语,选文组合实际上是一种话语圈的建构,旨在让学生在话语圈里有序积累一系列的概念、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可以说,横向组合就是话语圈的组合。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所设计的“狼”专题学习,由写狼的课文和资料组合在一起:蒲松龄笔下凶残、狡黠的狼,毕淑敏笔下聪明、神勇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充满兽性的狼,科普短文《狼和鹿》所叙述的消灭狼而引起的生态失衡的事实,并由此引出8个相关的小话题。通过这个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集中建构关于野生动物“狼”的话语。
文本是立体的,由多种话语成分组合而成,在教学时就有一个话语圈的目标选择问题。比如教郁达夫《故都的秋》,我们可以从气候物象“秋”话语圈切入,也可从历史文化“故都”话语圈切入,或从传统文化“人生哲学”话语圈切入。如果从“人生哲学”这个点切入,可以选择郁达夫《北平的四季》、老舍《想北平》、林语堂《说北平》、梁实秋《北平的冬天》等,这些散文不仅对学生认识北平的生活有帮助,而且与《故都的秋》拥有相似的人生哲学感悟,那就是自然、安适、悠闲、自由等。
2.话语的纵向组合。所谓纵向组合,指的是话语教学呈现的是一种链形程序,由一系列话语圈构成。这些话语圈序列不同于封闭性的线形的语言序列,它是开放性的,以人为中心,按人类的基本文化要求和民族文化传统要求来进行选择组合。话语圈又不同于非科学性的言语序列,它是有序的,以社会为中心,既注重基础又注重实用。总之,话语教学既有内在的程序,又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有目的地做好多种话语的选择与组合。
其次是教学方式。话语程序决定了教学程序,话语教学是一个由吟诵到应用,由感性到理性,由不求甚解到咬文嚼字的过程;先背诵模仿,后感悟创造,这是积累、应用话语的次序。教学一篇课文,首先要学生熟读,熟读乃至背诵是对话语的整体接受,然后是模仿。我们知道,话语在交际中存在。从本质上说模仿是一种初级对话。创设语境,按照话语设定的格式去“套”,便是让学生在话语上入门,由生变熟,然后能驾轻就熟。背诵、模仿之后是对话语的感悟理解。与熟读、模仿不同,对话语的理解直接取决于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和生活经验,它以主体的已有结构为中介,有一个自然的建构过程。任何超越学生已有结构的感受、分析、鉴赏,都会揠苗助长,事倍功半。
注释:
〔1〕李维鼎《“语文课”就是“言语课”》,《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
〔3〕童庆炳、邵滢《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4〕〔7〕卫灿金、行恭宝《谈谈语文学科的非科学性》,《语文建设》2003年第1期。
〔5〕《心理学百科全书》第910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第133页,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0〕许嘉璐《语言与文化》,《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17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