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2005年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试题评析

作者:刘 华




  此外有些实验区把汉字书写和古诗文默写整合成一种新的题型。例如吉林省、四川省试题均用田字格的形式来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并提示学生书写要端正,设置书写分。这种注重实用性的新题型,有利于去除考查汉字书写时重抄写的形式主义倾向。
  
  5.语文学业考试试卷设计注重人性化
  人性化和教材化设计,主要体现在试卷的提示语、插图设计等方面。有些实验区卷首提示语设计,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图文并茂是今年实验区试题的一个普遍特点。例如吉林省试卷设计了四幅插图,提示语部分的教师图像直接取自教材,文言文阅读插入了孟子像,现代文阅读插入了安徒生、爱因斯坦像,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而且给学生阅读文本、写命题作文《清晰的面孔》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山西省试卷现代文阅读《黄土》试题中插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围绕油画来设计阅读试题,要求“欣赏这幅油画,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此外综合性学习中也插入大量的图片,形象直观。例如山西省综合性学习试题插入了北京大学校徽图案;陕西省试题中插入的是某地2001年以来接受中央财政为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拨款情况的图示。
  
  二、语文学业考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1.语文学业考试要注重试卷题型的改革
  语文测试是母语测试,要充分发挥主观试题,尤其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客观试题的功效,但是客观试题并不等同于标准化的选择题。语文试卷中积累与运用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基础知识,但是大多数实验区试题中积累与运用部分基本上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例如注音写字、改错别字、改病句、文学和文化常识、文言实词解释、语言运用等,其实其中很多内容均可巧妙地整合到阅读试题中来考查。特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积累与运用部分还残存着大量的似是而非的、与现实生活需要相脱节的标准化选择题。
  
  2.语文学业考试要注重语文试卷设计的简约性和综合性
  语文学业考试试卷的简约性和综合性能够有效地保证测试的科学性。简约性主要体现在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文,如果既有语段,又有整篇文章,那么留整篇文章,删除语段;如果试卷中阅读选文有几篇文章,那么留最好的一篇,其余的文章皆可删除。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字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等的考查不一定都得面面俱到,如果阅读和写作部分能够考查,就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部分的综合性试题来考查。尤其是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没有必要在一张试卷上设计几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北京市海淀区试题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和现代文阅读部分各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试题,两相比较,可留一个。孤立地在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综合性学习,不如整合在阅读中进行考查。“安徒生是伟大的文学家,爱因斯坦是卓越的科学家,作者通过‘童心和爱心’把这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这两位大师外,你还知道哪位大师具有类似的童心和爱心呢?简要叙述他们童心或爱心的表现。”这样的阅读试题不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吗?
  
  3.语文学业考试试题设计还应进一步完善
  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学性和有效性是试题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从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角度来分析,今年实验区语文学业考试试题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试题设计的难度超过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例如河南省试卷在古诗文阅读板块中设计了关于古诗的赏析题,这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有些省区的现代文阅读选文缺少标题、作者、出处,有的选文还为设计试题的需要而大量挖改原文,破坏了学生阅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些试题题型设计形成定势,内容陈旧,形式不新颖,还有些试题设计和要求不科学,有些试题设计画蛇添足。
  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理解的差异性,这类试题的设计还在尝试和探索阶段,尤其是阅读部分的综合性学习试题设计与文章阅读本身整合不好,显得生硬。一些试卷把卷首提示语设计成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试题,并赋1—3分,但是此类试题本身却无实际测试意义,并且存在一种形式主义倾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