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孔子



  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
  宗之。……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

  马克思曾经说:“死人紧紧地抓住活人。”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人能像孔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后人的思想,哪怕是小
  小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理想、衣食住行甚至包括走路的方式最终都
  可以溯源到孔子那里。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源远流长,两千多
  年来,这种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沉淀在中国人的头脑里。这
  种儒家文化既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又通过各种渠道渗入民族文化的各个阶层,
  就连喧哗民间的说唱文学、戏曲、格言也都深受其影响。别的不说,仅一个“孝”
  字,就像一把天尺,衡量着每一个中国人。古时候,孔子被尊奉为“至圣先师”,
  皇帝每年要到孔庙祭拜他。在学堂里也挂着孔子的画像或设孔子的牌位,孩子们
  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子磕头行礼。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 年,死于公元前479 年。孔子出生后,
  父亲故去,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他曾为别人管粮食,看牲畜,干过许多杂活。
  孔子天资聪明,博学多思,成年后开始收徒讲学。他希望从政施展自己的政治抱
  负,却至51岁那年,才步入仕途,先后当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但没过
  几年,便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去职离国,率弟子游说卫、宋、陈、楚等国。其
  间,虽时时似有希望,结果却一再失望,甚至颠沛流离,被人说是丧家之狗。68
  岁时,孔子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公
  元前479 年,73岁的孔子去世。

  孔子在整理古籍方面功劳甚巨。据说,《诗》、《书》、《礼》、《乐》、
  《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
  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 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
  得。因为当时还没有私人着述的风气,孔子并没有自己的着作传世。幸赖他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论记录下来,汇成《论语》一书,才使后人能够领略这位
  哲人的风采。《论语》成书的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即公元前400 年左右。全
  书20篇,各取篇首二三字为题,篇题与内容、同篇的各章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与教育为一体,而中心就是做人的道理,其
  中包含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他强调,道德与刑政不同,单纯依靠刑罚和行
  政手段,百姓慑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只有实行德治,才能
  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做坏事。他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于民
  等重要原则。在仁学中,一方面倡导爱人、匹夫不可夺志,提倡独立的人格精神,
  另一方面又要求仁以为己任,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提
  出了一种把个人人格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相统一的人生观;在人我关系上,他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
  原则;提出了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还特别
  强调“为仁由己”,启发每个人的自觉道德精神,提出了不少重要的修养方法;
  并且论证了道德思想与礼仪规范的关系,要求人们仁礼兼备,文质彬彬。在教育
  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教
  育和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读《
  论语》要着重吸取其有普遍意义的精华,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
  感。孔子处于2500年前的宗法等级制社会,《论语》的内容也不免带有时代的烙
  印。今天继承吸取其精华,也要注意剔除其旧的时代内容,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

  《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
  面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到
  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
  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
  国的宝训。纵是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
  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
  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

  《论语》就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以是语录体的散文,其语言基本
  上是口语,比较易懂,用词力求言简意赅,所以多为一些格言警句。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
  可矣”,“知者乐山,仁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
  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
  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本书由“啃书虫”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