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2期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之一:论点和论据
作者:李瑶瑾 王 艳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甚至说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可是他毫不泄气,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奋勇攀登。半个多世纪里,未曾一天停止过他勤奋的脚步。终于,他以非常的毅力潜心钻研,建造了相对论科学的宏伟大厦,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事实说明,即使先天条件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会变得聪明起来。
总之,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高尔基曾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只要我们勤奋不懈,勇于探求,那就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就能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做一个勤奋者。
[对比赏析]
读到《莲花盛开的水瓶》一文,我们首先要问,这是篇散文还是议论文?那我要问你,此文的骨架是什么?题目有水瓶,结尾写莲花,贯穿文章始终的是水瓶,其中这样的话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一滴水都能分辨显示出一个词语的美丑,更何况人类”、“朋友感觉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容器,是一只装着水的瓶子”、“我能听到体内的水在缓缓流动的声音,刹那间,自己恍惚成了一只装满水的瓶子”、“我们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湖泊、河流、海洋占到大半面积,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装满水的瓶子”、“我们脚下这颗蓝色的星球不也是一只巨大的装满了水的瓶子?我们,你们,他们,又将为它贴上怎样的标签”。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水瓶”的本体是人的心灵,而“莲花”就是美好心灵的象征。文章实际上是在证明这样一个观点:人要“能常怀感恩、友爱、向善、宽容之心”,要爱护他人,爱护国家。爱护地球。而作者选择的论据有:水瓶的比喻;著作《水知道答案》中讲的水的功能;接着写出的从水瓶到国家到地球的扩展,这实际上是逻辑推理这种抽象思维的运用。本文是用来讲道理的,所有的叙述成分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只不过,文章运用了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笔法,语言灵动,增添了文章的生动形象色彩,并且和议论的骨架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如果将《莲花盛开的水瓶》看成一篇充满华彩装饰的议论文的话,那么《说勤》就是一篇本色的议论文。也就是说,《说勤》是观点简单地加上事例再加上简要分析的议论文。这样的文章可能被很多“写作高手”瞧不起,可是,初学写议论文者必须从此入手,中学生必须深刻领会议论文的骨架。这让我想到很多书家都让初学书法的人从柳体入手,原因在于,柳体有筋骨。这里的写字的筋骨,就相当于议论文的骨架。学好了写骨架,才可以随才情添加润色辞采。《说勤》的特点在于:语言干净,富有抽象意味和思辨色彩,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点、分论点、论据一目了然。它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议论性文章首先要做到——
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
理念导引
议论类的文章是用来阐述道理的,首先要有观点。虽然或隐或显,有明有暗,但观点明确而不含糊是第一位的,因此,对事物事件和现象的判断和评价要旗帜鲜明,是好是坏,或褒或贬,必须鲜明。这里所说的鲜明,不是标志性的文字的鲜明排列,而是在文本写作意义上的意识的鲜明。比如,有许多看似写事记人的文章,可骨子里却是说理的,那“理”就埋藏在形象的叙述之中。这样的文章也是观点鲜明的。
有了观点就要有依据,这依据被人们称为“论据”。或者讲道理,或者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晓之以事理,摆事实可以服之以经验。实际上,议论文就是你说服别人的过程,说服别人就要有根据,这些根据排列出来就要有顺序。可先主后次,也可先次后主;可先总后分,也可先分后总……总之,议论文的议论顺序,就是我们平时说话办事的顺序。世界上的顺序无非三种,时间、空间、逻辑,这些顺序都可以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去。
议论文是格式感强的文体,我们要研究优秀的议论文作品,模仿其行文格式,最后超越这些格式,或者将这些格式融会贯通。骨架无非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而这些要素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塑造血肉,好的议论文要做到骨肉交融,更有一些议论文借鉴记叙文和散文的写法形成了随笔和杂文的写作。
【文题】
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教师下水作文
从短到长
刘德福
俗话说,“取长补短”。而我曾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这也是由短变长,不是“取长补短”中“补”的,而是“前进一步”促成的。从这则材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短不是恒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短可以转化为长。
短,激志气。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的司马迁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中,可谓人生“短”之极致。可也正是这个“短”,激发了司马迁写照耀尘寰的《史记》的志气。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人都曾陷入人生的困境之中,但不消沉不气馁,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他们都是在生命之“短”中,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就是“发愤”之后才有“为作”也。司马迁正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激发自己志气的凭借,忍辱负重,成就了史家大业。
短,激才情。史铁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失去了双腿,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史铁生没有成为残疾人,他可以拥有远足的快乐、奔跑的快感,他和短跑名将刘易斯的对话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望:用自己的作品换刘易斯的双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正是史铁生命运中的“短”,才让他的思想沉入了生命的最深处,让富有魔力的文字和他的灵魂契合,才使他焕发出迷人的才情,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谓“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谁也不想让国家的动乱来换得诗歌的辉煌,谁也不想让少年出身的卑微清苦来成就后半生的富贵荣华,而现实的残酷也是一种真理,正是这些“命运的短”才激发了这些人的才情,成就了生命中暗影里的阳光。
总之,短是到长的一条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却也是很常见的一条途径。这条路上应该有一位好母亲的指引,正如那个斯巴达人的母亲告诉儿子向前跨一步,史铁生的母亲用自己的爱为儿子指引一条适合儿子的人生之路一样。
教师下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