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不着点墨 尽得风流

作者:魏 华




  《红楼梦》的叙述,于极平常、自然之中透出博大和深厚。故事娓娓道来,却平常而不平淡,活泼而不轻浮,细腻而不琐碎,绚丽而不喧哗,“浑然天成、博大精汤”八个字是当之无愧的。
  以人物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是红楼梦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关于林黛玉的刻薄和聪明便是一例。比如第八回中黛玉的那句“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明显带有奚客和妒意,而在宝钗的追问下,她的解释既充分显示了林的聪明,也显示出林内心的矛盾——因内心敏感而略显刻薄,同时又不想伤害或得罪别人,尤其是对像薛家成员这样熟识而有感情基础的人,情感上有一种既依赖又排斥的矛盾。于是,一个性格鲜明、鲜活饱满的林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稍后雪雁来送手炉,林指桑骂槐,而后又向薛姨妈作的解释,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第七回,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宫花时与林的一番对话,充分显现了林在下人面前的不避嫌和一种略显过激的敏感。再如第三十二回中,贾政要贾宝玉出去见贾雨村,贾宝玉和袭人以及史湘云三人的对话,极生动又极自然地显现了史、薛、贾、林等人的性格形象和处世态度。尤其是贾说的一番话,或许正道出了曹翁的本意。
  《红楼梦》还常常通过故事的叙述来逐渐地显现人物形象的复杂丰满。如第二十七回中的“宝钗扑蝶”是一个很著名的情节片段,有不少人认为,此处暗藏玄机:将一对“玉色蝴蝶”当作了宝玉、黛玉的象征,宝钗的追扑,反映出她内心深处对宝黛的嫉恨。笔者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有点牵强的,曹翁原意已无法追问,但至少文章的主旨不在于这种玄机或伏笔。端庄凝重如宝钗者,竟会去追扑玩耍一对蝴蝶,以至“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段描写生动活泼,有一种昂然的春意,一方面使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她并非一个迂执无情的冷面少女,她也有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怀;另一方面,在文章结构上,这里的生动活泼与前面的相对沉重。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另外,在叙事上,蝴蝶将宝钗引至滴翠亭,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隔窗偷听”。而接下来宝钗偷听到的一段对话,直至宝钗设法脱身,则几乎只有纯粹的叙述,任情节自然发展,环环相扣,无任何渲染雕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色尽在于此,笔者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在平常、悠闲、优雅、诗意的生活后面,是赤裸裸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无须耸人听闻的夸张和惊叹,只要冷静而平常的叙述,轻轻几笔,便足以震慑人心。
  附文:
  一
  第二十七回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喊喊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哟!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说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遭:“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侍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二
  第八回
  宝玉与宝钗互识锁、玉之后,黛玉也来到梨香院。书中写道: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