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寓理于景 赋象以形

作者:常文会




  徐迅的《春天的速度》寓理于景,以其深邃的哲理妙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于春天东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要警惕春天的速度,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让时光从我们身边白白流逝。
  除此之外,作者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绘声绘色、赋象以形的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谈谈《春天的速度》的特点。
  在内容上。寓理于景,提醒人们:要警惕春天的速度。
  苏叔阳在《春天的梦》里写道:“春天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是啊,春天历时之短,让人回不过神来;春天脚步之快,让人局促不安。徐迅的这篇文章就是从春天的速度的角度写出了对春天的思考。
  春天,向来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蓬勃生机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美好和畅为文人骚客所描摹和吟咏,春天的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也成了文人墨客喜悦情怀的寄托。而徐迅认为,这也正是人们可悲的地方——春天,看到了小麦的绿油油,而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了繁花满地,而无心关注花开的速度;沉迷于“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的明净,而无心关注春水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的速度。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开始就运行在被生活的假象迷惑的错误轨道上。
  作者紧紧围绕着“春天的速度”铺开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第一段写春天的到来,是携着新绿,绽着花蕾,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的。第二至五段具体写春天到来的速度之快。其中第二段总起春天的速度。先说春天的到来出乎我们的意料,再说春天的速度之快。三、四、五段分别从春风、花草、鸟、春水等几个方面具体展现春天的速度之快。第六至七段承上启下写对春天速度的理性认识,深化主题。升华主旨。
  春天的繁华掩盖了春天的速度,繁华的假象蒙蔽了人们的双眼。在人们沉迷于春天的美丽与圆满时,春光就从我们凝视的目光中,从我们张开的手指问,悄悄地流逝了,不曾留下任何游丝样的痕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春水落了,还有再涨的时候。但是,我们的青春能够去而复返吗?至此,作者的用意昭然,警示我们:不要沉醉于春天的美丽,更要注意春光的短暂,要珍惜时光,珍爱生命。
  本文从一场小雨落笔,让我们感知春天的到来;在和畅的春风中,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奔泻的春水中,让我们感悟时光的流逝。结尾又推出雪莱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且翻出新意,警醒人们:要提防时光的流逝。文章开阖自如,层次清晰,中心突出,不愧为一篇匠心独运的优秀散文。
  在形式上,绘声绘色,赋象以形。
  先说绘声。老杜虽说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作者笔下的春雨却是随着“沙沙”声闪亮登场的,其中还夹杂着小草拔节的声音,花儿绽蕾的声音,溪流涨水的声音……
  应着雨的节拍,春天来了;和着春天的旋律,小鸟来了。岑寂了一个冬天的林子里,小鸟们雀跃在树枝上叽叽喳喳演奏着春天的大合唱。春水,涨起来了,在小溪中唱着潺潺的歌……
  春天孕育了生机,春天蓬勃出活力,在春天的大舞台上,人人是乐手,个个是歌唱家,大家共同渲染出一个鲜活的世界。
  再说绘色。春雨中,绽出了莹莹的新绿,绽出了粉红的桃蕾;春风中,“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机”,有了翠生生的绿,有了黄柔柔的芽,有了粉嫩嫩的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怒放的姹紫嫣红的鲜花。
  多么绚丽的一幅春光图呀!
  作者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春天催生的速度,“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给“速度”以形象感。
  另外,在本文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排比、对比的使用使文章语句整齐,尤其是对比的使用突出了春天的速度之快这一主题。
  总之,《春天的速度》既是一篇散文阅读的范本,也是散文写作的很好的借鉴。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