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总借绣口传出来

作者:林忠港




  沈从文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怍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正是“贴”住人物来写的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册选了《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翠翠丰富而复杂的情思感想,总借绣口传出来。
  
  一、翠翠话语的话中之话
  
  两年前的端午节,当祖父问翠翠明天一个人去城里看划船怕不怕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翠翠的回答表面上朴实无华,但如果联系作品的情节,就可以发现,翠翠话中有话。一个人不好玩,这话既是翠翠晴窦初开的反映,也是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开始的预兆。不仅如此,作者还对此作了有意强化和暗中呼应,就在同一段落,当祖父问翠翠一个人敢不敢到河边看龙船时,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翠翠复杂的情思通过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来了。
  傩翠初会,更是一片真情天地。作者用陌生化的手法,先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两个水手闲聊吊脚楼上妇人的丑事,然后十分巧妙地设置了“那人”与翠翠的初次对话。那人“好意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翠翠以为“那人”是谈论风流韵事的粗鄙之徒,“点了灯的楼”是住了娼妓的吊脚楼,于是“那人”的盛情变成了翠翠的恶意。由于美丽的误会,翠翠对“那人”还以颜色,一个劲儿地对狗发泄:“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说者有意,听者无心,翠翠说这话的意思是告诉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那人”听去却是另外一种好意,以为翠翠要狗不要对着好人乱叫。说者与听者之间“有意”与“无心”的自然转换,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不骂不相识,傩翠初会,为他们的生命之树播下了爱情的种子,也为情节的延展定下了欲扬先抑的基调。
  
  二、翠翠话语的弦外之音
  
  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从祖父与顺顺家的长年谈话里,得知傩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的端午。祖父说顺顺很好,大老也很好,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这话的弦外之音是:“祖父你认识他们一家所有人吗?你认识傩送二老吗?顺顺好,大老也好,难道二老不好吗?”翠翠的这个反问句,包含着丰富的内蕴,有撒娇,有责怪,当然也有嗔怨,翠翠纯洁可爱的天性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一切都因祖父没有提及翠翠的心上人——傩送。随后翠翠有一句话,更道出了翠翠的真心:“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可惜祖父不解孙女相思语!看似一句大白话,实则千钧浓情语,因为话中“镶嵌”了翠翠心上人傩送所在之地,所以就凝结了别样的情感信息。也许正是因为祖父读不懂孙女的心,含而不露,让祖孙俩的对话产生余音袅袅之效。
  
  三、翠翠话语的反向之意
  
  今年的端午节,祖父旧事重提:“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了那次落的行雨……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翠翠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面对祖父总是提起天保大老,翠翠似乎在说:“你这个人!天保大老我记不得,傩送二老我怎么记不得?”就像许多女性说“喜欢”用“讨厌”,说“高尚”用“缺德”一样,翠翠嘴上说的是“记不得”,心里想的却是“记得”,这是一种反向表达,也是东方女性的特殊表白,翠翠温柔、羞赧的性格跃然纸上。翠翠话语的反向之意,使对话含蓄蕴藉,妙趣横生。
  平庸的语言一句话就是一句话,艺术的语言一句话等于好几句,《边城》的语言就是饱满的语言、艺术的语言。这些纯洁而朴素的话语,折射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边城》可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不仅如此,品味《边城》的语言,往往给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合度感,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于沈从文先生的语言,还是他的得意门生汪真祺说得好:“《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