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繁华落尽见真淳

作者:杨 静




  这是两个生命的强者轮椅间心灵的对话,平实的文字里跃动的是两个身残志坚的文学爱好者咚咚跳动的生命脉搏。读完此文,我们会感到一股强大的震撼力,这种震撼不表现为壮怀激烈和慷慨陈词,而恰恰来自这种繁华落尽之后的平静与真淳。
  他们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与地坛》),“双肾功能都不好,几天就要做一次透析”,“换肾已经很难了”;另一个是“身体从系第二颗纽扣以下的地方就没有知觉”。对张海迪而言,“活着需要有比面对死亡更大的勇气”,死反而成为了轻松的解脱。然而似乎已陷入绝境的他们,在面对生活时却是那样的自信与坚韧,面对死亡又是那样的坦然与宁静。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验到那份参透生命真谛后的轻松,就像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张海迪史铁生们无比艰难的心路历程一样。因为只有真正经历了生命的寒风冷雨,才能在灵魂的圣殿里达到同样的高度,在精神的高山上巍峨矗立。
  透过张海迪平静的叙述,我们看到一个患者对另一个患者的倾诉与安慰,更看到一个强者对另一个强者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支持理解,看到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共同信念。我们还看到,在这个懂事的女孩子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疾病的时候就先习惯了周围的医生,还没有懂得什么是幸福的时候就先接受了最大的苦难相伴终生。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那个,陸得心疼母亲的女儿含泪的双眼,也体会得出作者书写下“吃年糕”的故事时含泪的微笑。张海迪在度过“最艰难的一个冬天”之后终于坚强地“站”了起来,也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最不寻常的春天,而她的心灵也“渐渐像蓝色的湖一般宁静了”。
  也许绝境从来就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平静。“繁华落尽见真淳”,正因为此,他们才可以平静地谈论死亡,既不夸大对它的向往,也不回避它的可能到来。“在我眼里死亡是一片绿色地带,也是生命新生的地带,那里下雨,纯净的雨滴滋润着青青芳草……当我再也无法抵抗病魔,我会从容地踏上曾给我美好生命的小路。”张海迪和史铁生就是在这样的参悟中实现着两颗不屈的心灵间静静的倾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土地,他们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艰难地从生存的夹缝里走出来,他们带着豁然开朗后的坦然与坚定。也许正是因为不能站起来,他们才想得比别人多得多,深得多。冥思苦想的结果是丟掉了烦躁与痛苦,留下了感恩与珍惜,坦诚地面对生活,无比地热爱生命。平静地看待死亡,死亡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价值。他们用残缺的身躯将人类健全的灵魂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