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考前如何选读“范文”

作者:吴培光




  在高考前夕,同学们适当地选读一些范文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问题在于选什么样的范文来读。目前,同学们身边的范文大都是同龄学生写的优秀作文,我觉得这对高考作文来说,参考价值不大。以议论文方面来说,学生作文的局限性十分明显:①知识视野狭窄,选用的论据往往是古今中外熟透了的材料;②观点上难有突破,大都人云亦云;③语言上学生味十足,极少个性。这样的文章读来读去,只能给人四平八稳的感觉,却难以产生一点儿灵气。
  根据这个情况,笔者认为,在考前强化训练中,可适当地选一些报刊上的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随笔等)和一些优秀杂文来读,来揣摩,使自己得到近距离的借鉴。这些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在内容上视野宽广,见解独特,小中见大,显示出一种指点江山、吞吐宇宙的“大气”,读了这些文章,对观点如何做到新颖,论证如何深刻,是很有启发的。再说,报刊评论、杂文在语言上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文章缺少统一的书面语言,多了一些幽默、精辟的个性词语,读了让人容易渲泄主体冲动,受到感染。至于结构上,这些文章过渡自然,无焊接之感,有曲径通幽之美。如果我们读多了,自然就会学会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评论社会现象,如何阅读影视作品等等,这比课堂上被动应付作文所得到的效益不知要高多少倍。
  下面再来说说记叙文范文的选取。如果要写出较好的记叙文,则需要从报刊(如《微型小说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上的小小说、优秀散文中汲取营养。
  首先学习其主题如何深刻。我们同学写的记叙文,只要所选材料能表现某一思想,就算主题鲜明了,而一篇成功的小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却比常人所认识的要深刻得多。如果多读一些这样的小小说,就会克服中学生记叙文立意肤浅的缺点,而逐渐做到新一些、深一些。
  其次学习其结构艺术。小小说篇幅较短,小则百余字,多则不足一千,但是全文悬念迭起、波澜起伏、情节感人,这种结构严谨、繁简得当的艺术特色,很值得同学们写记叙文时借鉴,纠正平时写作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拖沓冗长的毛病。
  还要领悟其描写功力。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其中的描写总是比较传神的。例如,小说中的勾勒外貌、心理刻画、言行描写,散文中的抓住物象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绘景状物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再就是揣摩其语言特色。我们同学的作文,在语言上能做到准确、流畅就很不错了,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从散文、小小说中学习更优美的语言。例如,怎样运用动词,怎样修辞,怎样使语言具有个性等等。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只能学到方法,而多读优秀散文、小小说,却容易揣摩出语言优美的特色。
  特别是通过多读优秀散文、小小说,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小小说多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不大,情节也不复杂,但却能表现重大的社会或人生主题。我们同学平时作文正是缺少一双慧眼,不会从日常琐事中发现新的、深刻的主题。至于散文中的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更应该让我们一些喜欢编故事、空喊口号的同学细细体会,学习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真实、细腻的感情。
  综上所述,报刊评论、优秀散文、小小说等,应该值得我们阅读和借鉴,尤其是复习迎考期间。当然,多读范文并不是死读范文,必须有明确的阅读思路和优化的方法,不可机械模仿,乱套乱用。古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文中有两句堪称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其实就是南北朝诗人庾信《马射赋》中的句子变化而来的,其诗云:“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青旗一色。”王勃对此更换了几个词语,作了艺术的融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产生了美好的意境。这个例子虽属模仿,但已不是原作而有了创新,比原作更好。“文贵变”,在学习范文时,切忌拾人牙慧,而应活用他人写作技巧,用来构思自己的文章,逐步“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句话,要灵活运用范文。
  要做到灵活运用,前提首先是阅读范文,要对范文真正弄懂弄通,未悟真谛,切莫效仿。我们决不能用自己能否理解、理解是否深透作为尺子去妄测别人作品的优劣。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情况当为初学者戒。尤其是当今时代,书刊文章很多,我们切不可被迷迷离离的文字弄得恍恍惚惚,乱了方寸。对于暂时读不懂的作品,不妨姑且束之高阁,不必因难悟其真谛而苦恼。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