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乡情是一坛老酒

作者:阮 直




  再浓的老酒醉人不过醉三天,可是乡情这坛老酒醉人却能醉一生。
  人越老,这坛酒就越醇厚。年轻时在外省读书,乡情是啤酒,想起的时候,一股脑地往肚子里灌进几瓶,汩汩如甘泉,一下子就能找到“爽歪歪”的感觉。那时的乡情是童年的伙伴,是与我一起醒来的鸟鸣,是与我一起满山撒欢奔跑的狗儿。当大山收走了太阳,炊烟升起处就传来家家户户喊着的千奇百怪、土得掉渣的乳名声。那声声呼喊是我心中最早的“原声态”:“石头儿回家吃饭了……”、“胖丫回家吃饭了……”有意思的是,连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也加入了这家家户户喊“孩子”的合唱之中。
  这美妙的乡村组曲随着时代的变化消失了,如今谁家也不愿再把小孩子放出去撒野了。连乡村的炊烟也都不那么袅袅了,不少人家都用上了沼气、液化气。无论是谁回到故乡,也找不见当年的那份乡情。乡情哪儿去了?听惯了的喊声,看惯了的冰车,都没了。只有走进自家老屋,看见了满头银发、一口假牙的姥姥,才知道这里还有我那系着“死结”的乡情。这时的乡情是红酒,不用大杯地喝,只要抿上一小口,那股烈、那股酸、那股甘就都出来了,你说不清是啥滋味,因为眼里的故乡不是故乡了,口中的红酒也并不像是酒了。
  如今我与故乡有万里之遥,那边是草原,这边是大海。我的乡情就如一坛老酒了,只要一开启,不用喝进嘴,就有点让我醉了。每当街头的铺面挂起春节的对联、鞭炮,我这坛乡情的老酒就启封了,盖也盖不住。
  一情、一景、一幕都鲜活地跳了出来,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连梦中都是故乡的人,故乡的土,故乡的情。思乡苦,望乡愁,归乡狂,万般情结都由“乡情”这坛老酒而生。乡情怎么就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去呢?恰恰相反,它是时间越久,年纪越大,乡情越浓。
  其实我是常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故乡可以重返,但乡情却无法寻觅。故乡的小河虽然流水不如当年丰沛,可它还在,河上还多了一架为旅游而建的廊桥;故乡的老井虽然不用了,可是它没有干枯;山顶的那片樟子松还在,山脚下还多了一个度假村,少了鸟的啼鸣,却多了人的喧嚣。
  乡情并不是故乡,乡情是自己在故乡的一段记忆,乡情是一个人生命中在故乡的经历,它不是印在故乡的土地上,它只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乡情是不能被开发商“征用”的,乡情也不能与外商“合资”,乡情比男女之爱都自私,从未有过“第三者”。尽管我的乡情有忧思,有愁郁,有欢乐,有痛苦,有悲哀,但永远是美丽的,就像那坛老酒能辣你,呛你,永远会醉你。
  (选自200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荐读理由
  
  《乡情是一坛老酒》合理借鉴了余光中新诗《乡愁》的构思,渐次推进,灵动出彩。
  而“乡情是不能被开发商‘征用’的,乡情也不能与外商‘合资’,乡情比男女之爱都自私,从未有过‘第三者’”等文句,注重新奇组装,讲究错位搭配,使表达情韵醇厚,绽露出不俗的格调。
  
  心灵鸡汤
  
  为乘客撑伞
  从纽约乘火车赴华盛顿旅游,车抵站时乌云密布,大雨如注,乘出租车的旅客在边门走廊里排起了长龙。有两位导乘员在指挥车辆和引导乘客上车。不少乘客有行李需要放到汽车的后盖箱内,只见导乘员撑着伞护着乘客到车边,待乘客放好行李上了车后,再到走廊边安排后面的乘客,服务可谓体贴周到。
  我们四人在雨中上车,身上未沾水迹,一到华盛顿就当了一回上帝,倍感温暖亲切。据说有些导乘员是不拿报酬的义工和退休职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