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解读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

作者:张雪梅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对作文的分析
  (一)文体。没有限制要求,但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必须符合该文体的特征。
  (二)对材料的理解。
  1.定性。
  材料作文在内容上分显露类与寓意类,在形式上分文字类与图画类。从题干来看,作为图画作文,可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内容,这是不同于漫画的,如果是漫画,其特点主要为夸张、幽默、讽刺、批判、揭露等。
  2.抓住图画中的某个基本要素。
  西瓜皮——导致孩子摔倒——孩子坐在地上——引起身后三方大人的评判“出事了吧”——评判使得孩子茫然失措,共五个要素。
  3.审题。
  (1)画面体现出的表面含义。
  三方共同的强烈反应“!”,有限的文字,最重要的“出事了吧”与标题“摔了一跤”,“一跤”与“事”之间形成一个反差。
  再进一步分析画面。
  孩子动作表情中的多层含义。孩子“坐”在地上,表明问题不大,面对三方共同的反应,孩子表情中的潜台词是:“我都摔倒了,你们怎么谁都不帮我?”“我不就摔了一跤吗,你们干吗那么大惊小怪?”“哎呀,看来你们说的真对,我摔倒了。”
  三方大人尽管说的是共同的一句话,但语意有不同:代表家庭一方的女性表情比较急切,代表学校一方的女性表情相对漠然,代表社会一方的男子咧着嘴在嘲笑。
  三者共同的一句话后的潜台词语气不同:
  家庭一方“出事了吧”(陈述语气)。家长对子女溺爱的典型,甘肃兰州市一名二十八岁女子苦追香港名星刘德华,不但倾家荡产,父亲甚至要“卖肾”为她圆梦。娱乐现在进入了亲爹时代,就是粉丝都把明星当成自己的亲爹,这个把刘德华当亲爹的女子,最后把自己的亲爹逼死了。
  学校一方“出事了吧”(我多次强调你不听)。
  社会一方“出事了吧”(嘲讽)。是各种对不实消息铺天盖地的渲染,对事态发展人为的推波助澜,甚至捕风捉影恶意制造假新闻、小道消息,骗取公众的眼球、点击率、收视率的社会现象的再现。
  还有,其中任一方都可能把责任推给三方中的其他一方,责任的相互推诿。
  虽然摔跤是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这一摔,真摔出了“问题”。
  把“西瓜皮”看作导致摔跤的诱因,可以理解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早恋并且成绩下滑;上网成瘾不思进取;追星、造星畸形变态等等。近年来屡见报道学校一方对所谓的“问题少年”一推了之,任其漂在社会边缘。
  这种种现象的背后无一不说明:出事了,出问题的恰恰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2)画面体现出的深层含意。
  可直接推断出孩子被拌一跤意味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坎坷、错误、过失、挫折、失败等问题。
  还可以理解为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三方做出共同的、不同的看法,引出怎样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果联想为成人成长的问题就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联系不大了,因为五个要素都是围绕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更多的是要从一个负面的角度对其进行“批”,是反应不当,是不恰当的对事情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探究过程,不要只注重结果。不分析原因,不想想孩子只不过摔了一跤并没有摔坏,值得三方小题大做吗?三方不恰当的态度:溺爱、过分指责、冷眼旁观、推诿责任等。
  家庭一方,如溺爱孩子,校门口、考场门口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军。
  社会一方,例如,认为孩子出事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经常见到对学生不堪行为的过度报道。
  以上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问题。
  总之,在题目所给材料中可挖掘出“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关系问题”;应当怎样正确对待青少年成长中的挫折、错误、坎坷等问题;怎样看待对青少年问题的小题大做;怎样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怎样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都在题目范围之内,可以有所不同地侧重,凡是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不恰当态度的思考或围绕青少年对自我成长与教育关系的反思来命题,均可视为符合题意。
  (三)其他要求。
  1.三个自主。
  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2007年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上有两点大的变化,在“丰富”这个问题上,增加了一条“论据充实”。我们知道论据充实是特别为议论文提出来的,在议论文中存在一个论据处理的问题,今年特别把论据的充实写进了考试大纲,阐释更加科学了,而且表明了文体的要求。“有文采”的问题上把过去的“词语生动”变成了“用词贴切”,“文句有意义”变成“文句有表现力”。这两个变化无疑对选择写作议论文的考生意义更大,事实上,选择写议论文的依然占考生中的大多数。
  2.三个不要。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三点尤其第一点可以看作是对图画材料的不加限定的限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则鼓励考生“唯陈言之务去”,追求语言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二、写作步骤
  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联系社会实际,揣摩画面寓意;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如果选择议论文,可采纳如下行文思路:
  起,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叙述(力求简明、清楚);
  承,紧承叙述,引出观点(话题)(力求自然、准确);
  转,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力求深度、力度);
  合,综合上文,再申主旨(力求完整、有力)。
  三、例文及评析
  
  失重的成长
  □石家庄考生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于是乎,现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青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在跌倒之后,还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我们的成长是否已然失重?
  或许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人曾想起过要青少年们自己站起来。家庭、学校、社会无不是在孩子刚一跌倒之时就立刻把孩子扶起,唯恐他们受到丝毫伤害。久而久之,这一代青少年已然失去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已然失去了战胜挫折的勇气。当青少年们在跌到后不能自己站立起来时,这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一种失重的成长。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学和放学时的小学校门口,那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类景观:孩子的家长把学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或顶着烈日或迎着寒风,“翘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那情景,怎么看都让人感到那么感动,同时又那么无奈,那么辛酸。家长们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过马路,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连一条马路都不能独立走过。如此“呵护”导致如此失重的成长,不知是当代少年之幸事,还是当代中国之悲哀。
  中国的青少年缺乏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已被世界所公认。在中、日、韩、美四国合办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些许表现实在令外国学生们难以理解。比如把自己的脏衣物带回家让父母洗或干脆扔掉。比如不会支帐篷,不会用木柴生火……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以上种种缺陷只归咎于青少年显然有失公正。青少年缺乏自立精神与整体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我们的社会高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乎全社会的关怀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难以自立的青少年们就在这关怀下失重地成长。由此观之,中国的青少年们各个成绩优秀,但中国大学培养学生的成功率却是世界倒数,出现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代的青少年们需要一种跌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的能力和一种自立的精神。请家长、老师和社会放开你们搀扶的双手,让青少年们远离那样一种失重的成长,而是以自己坚定的脚步,迈向明天。
  
  点评:目“失重”用词准确形象,首段引用名人名言为驳敌找论据,把读者目光都集中到少年身上,再引出三方关注;第二段回应题目,点明“失掉了内容的成长”;第三段举例小学校门口;第四段举例“世界公认”;第五段指明“整体的社会环境”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第六段呼吁家长、学校、社会让青少年远离“失重的成长”。全文九百余字,符合图画的内容与含意,既讲清了孩子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关系,又点明了关注、呵护太多对孩子的危害。但本文在表达上存在一些缺点,如首段“这些平日备受呵护的青少年们……我们的成长……”,人称转换不清等。从总体上来看,本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成熟、简洁,文句有表现力,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