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社会科学文阅读两则
作者:姚海婴
(选自2006年11月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 “散文文体属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应是融汇了作家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体裁样式。
B.散文既呈现作家发掘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又透视出作家主观品味人生的情、美、趣、理。
C.散文是作家最真切、自由,也是更富有美感和理性深度地抒写人生内蕴的精纯文学性作品。
D.散文是凡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如史传、碑铭、笔记等,且行文不求押韵、不讲对仗性的文学样式。
2.下列说法,不属于对散文“散”的理解的一项是()
A.“散”是题旨的开拓和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化方面,仅需突出与作家表情达意相关联的客体的特征。
B.“散”是广阔而逼真地写人、事、景、社会、历史,最自由而充分地展示大千世界美的特色和韵味。
C.“散”是行文的有序,或是由情的自然波动的韵律而形成,或是由理性表达的层层深化而建构。
D.“散”是散文的结构不受章法和规则限制,自由、随意挥洒,自然发展。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贵“散”的“文章意识”传统,所以使得散文体式繁杂。
B.“散文姓甚”的困惑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散文观呈现多样化所造成的。
C.散文因“散”而广收大千世界的珍奇景象,作家的主体意识得以自由挥洒,文学表达能出神入化。
D.散文自由表达和突出个性创造的文体特色是最大限度地自由地创造出
新颖别致的结构。
4.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对散文文体理解有缺失”,造成这一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D(其余都没有触及乌托邦世界的本质内容)
2.A(参看第2段第1句)
3.B(与原文不合)
4.B(A项原文没有这样的说法,C项不能排除“按功利主义者的标准来检验”,D项因果颠倒)
(二)
1.D(传统的说法,没有考虑文学艺术性)
2.C(体现的是“神聚”的一面)
3.C(A项强加因果,B项两者没有必然联系,D项应在“遵循散文文体的创作要求”的前提下)
4.强调了实用的广泛性,而忽视了文学的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文章第二段分析了中国古代散文在文体认识上的不足:“散文的确贵‘散’,但这‘散’的含义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所秉承的‘繁杂’和‘无所不包’的实用的广泛性。散文不可缺失文学的体裁应有的艺术‘纯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