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知识运用与训练二则

作者:佚名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湖·树·山
  [瑞士]黑 塞
  从前有一个湖。蓝湖上,蓝天上,高耸着一场春梦,绿的颜色,黄的颜色。那边,天空静静地在拱形的山上休憩。
  一个流浪者,坐在树下。黄色的花瓣落在他的肩上。他疲倦了,闭上了眼睛。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
  流浪者变小了,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在屋后的花园里,听他的母亲歌唱。他看到一只蝴蝶在飞,可爱的,蓝天下欢乐的黄色。他去追蝴蝶,他跑过草场,他跳过小溪。他奔到湖畔。蝴蝶飞越蓝色的湖水,男孩也飞着去追,光闪闪,轻飘飘,幸福地飞过蓝色空间。阳光照射着他的翅膀。他飞着追逐黄蝴蝶,飞过了湖,飞越了高山,那儿有一片云,上面站着上帝,正在唱歌。上帝周围是天使,天使中的一个,模样像男孩的母亲。站在郁金香花圃旁,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男孩向天使飞去,自己也成了天使,拥抱他的母亲。
  流浪者揉了揉眼睛,又重新闭上。他摘了一朵红色郁金香,插在他母亲的胸前,又摘了一朵插在她的头发上。天使和蝴蝶在飞,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在这儿,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手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摩,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
  流浪者醒来,回想那天使。他听到叶片缓缓地由树上飘落。听到树里有细微的、无声的生命在金色的流体里上下漂浮。山向他这边望过来。山那边,身穿褐色大衣的上帝在唱歌。可以听到他的歌声越过湖面传来。这是一首朴素的歌,它同树里力量的轻微流动声,同心中血液的轻微流动声,同由梦里经过他的全身又返回的金色流体的轻微流动声交融在一起。发出和声。
  这时,他自己也开始缓慢地、舒展地歌唱,他的歌唱谈不上是艺术,它像空气和波浪,只是一种哼吟,只是像蜜蜂般嗡嗡。这首歌回答了远处唱歌的上帝,树里流体的歌声,以及血液里流淌的歌声。
  流浪者久久地这样喃喃歌唱,像一朵钟形花在春风里自鸣,像一个稻草人在草丛中奏乐。他唱了一个小时,或许唱了一年。他唱得像孩子又像上帝。他歌唱蝴蝶、歌唱母亲,他歌唱郁金香、歌唱湖水,他歌唱他的血液和树里的血液。
  他继续上路,更深入这温暖之乡。这时,他渐渐地想起了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名字。今天是星期二,那边,去米兰的列车在奔驰。他听到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还有歌声越过湖面传来。那儿站着穿褐色大衣的上帝,他还一直在唱。但是,流浪者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
  (选自2006年12期《读者》)
  注:黑塞,瑞士文学家,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在“梦从黄色的树上落到他身上”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一“落”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何效果?
  2.文章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把上帝周围的一个天使描述为“模样像男孩的母亲”?这位天使“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有何寓意?
  3.流浪者应和着上帝唱歌,“唱了一个小时,或者唱了一年”,这样写是否前后自相矛盾?为什么?
  4.“那儿站着穿褐色大衣的上帝,他还一直在唱。但是,流浪者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结尾这样写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①暗用比喻,把梦比作黄色的落叶,意象生动,温馨柔和;
  ②为下文描写流浪者的好梦作了巧妙、自然的铺垫和过渡。
  2.①因为在流浪者的心目中,“母亲”是最仁爱、善良的,所以作者把天使描述为“模样像男孩的母亲”。
  ②“绿色”象征对生命的关爱,“斜提着一把绿色洒水壶,给花儿浇水”,寄托了“天使关爱、体贴天下所有生命”的寓意。
  3.不矛盾。或许流浪者口头上只是唱了一个小时,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早就在呼吁和歌唱“让仁爱洒满人间”。
  4.上帝是仁爱、体贴、善良的化身,“越来越听不见这歌声了”,意在表现现实中流浪者得不到关爱和体贴,这样的结尾流露出作者强烈呼吁唤醒人们善良、仁。爱的良知,去关爱流浪者以及天下所有处于困境的人的思想感情。
  (拟题 前高春生)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边城
  彭学明
  是沈从文走时。端放着的一颗心脏。
  河也还是天保兄弟放排下江的那条河,船也还是翠翠送人过渡的那条船,渡口的石板依然是青青的亮色,依然一级一级地沉默着,开开阔阔地看一河风景。
  一根铁丝在河的中央直直地摆着,穿过船心,横接两岸。船盖了乌黑的篷子,任艄公拉了铁丝。顺着这自然的依托,于河的两岸簌簌而荡,两岸的目光,被这铁索轻轻串起,停栖在渡船的顶端,来来往往。对岸的洪安,于河码头竖起了一丈高的语录塔,却斑驳脱漆,没有语录,古朴地显示着那个年月、那种忠诚,成为一座笔立的风景。
  一河的水就绿莹莹的,一河的阳光就闪射了白光金光,温柔而又美丽,一群鸭子正沐浴着波光粼粼的水色,骄傲地挺起脖子,飞起翅膀,成一路纵队,向前奔跑,“呜哇——”、“呜哇——”、“呜哇——”,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全都向天高唱着。纵情于河水的温存里。
  这说不清年代的吊脚楼,便极为自然地立着岸靠着河俯着水,檐檐相接。错错落落,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几只船,如鸟收了翅膀,在岸边恬然栖着晃着。想像着一个母亲正在摇着摇窝。
  桃花汛的时候,水就黄黄地翻滚,汤汤地上涨,漫过石堤,漫过渡口。然后在吊脚楼下懂事地停了,拍着石壁,抚着屋基,勾着伸进水中的吊脚,女人就坐在楼上面对河水缝缝补补,男人就坐在楼上闭目养神,一根几根的渔竿从楼上甩下,悠哉乐哉地做了一回姜太公。那几棵古老的柳树和那一排小小的柳树。都被水淹进了一截,枝叶扶疏,飘然若仙,恰如刚刚出浴的少女,水灵灵地于水中站着,低下头来,让水拨弄着长长的头发。
  可是水清了,桃花汛的日子已经过去,你看不到这垂钓这水柳,看不到泛泛黄雨的迷蒙了,里把长的河堤,蜿蜒舒缓地从上往下而过:河如带子,透明,清澈,抖动,流淌,然后猛然地几下跳跃。卷起白雪白雾和白白的花朵。女人们很朴素的影子,蹲了河堤,洗衣洗被洗碗洗筷子。堤的那头,又一群年轻的女孩提了桶子,背了背笼,鱼贯而来,也蹲下来,也洗衣服,也讲男人女人神神秘秘的故事。眼睛盯在河中时,河中有阿哥的影子打鱼;眼睛盯在山上时,山上有阿哥的影子放牛:眼睛盯在木楼时,楼上有阿哥的影子吹木叶;眼睛盯在脚边手边时。还是有阿哥年少情旺的影子向她挑逗。
  这是茶峒,是沈从文点一杆草烟凝望,于沉默中感悟所有亲人的茶峒!
  (选自《我的湘西》)
  1.首段中的“一颗心脏”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以“心脏”来打比方?
  2.第五段中说吊脚楼“一如一行垂袖而立的老人,在暮鼓晨钟里,任由河水去旧添新,自己却安然本分地过着寂寞凝定的晚年”。这句话有什么蕴意?
  3.第四段的字眼里蕴含“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味。请你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表现鸭群之美的?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