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现代名家之李广田

作者:禇洪敏




  简介
  
  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
  
  风格特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它融会了“诗的圆满”和“小说的严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在平凡的事物里发掘美和真实,因而他的散文于质朴率真中蕴含着启人智慧的哲理,于平淡自然中散发着农郁的泥土芳馨,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他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以后慢慢地将目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或小说化散文)为主。他的散文篇幅短小精炼,追求散文的诗意创造,追求散文艺术的独立、纯粹和完美,精心提炼语言,追求散文语言的艺术化,形成朴素、真诚、沉郁,而又清新、隽美的创作风格,为抒情散文找出了一个方向。
  他的创作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1930-1937年底为创作前期。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有《画廊集》、《银狐集》等,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乡的生活,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弥散出乡土文化特有的纯朴静谧的情调,丰富了“乡土文学”园地。在艺术格调上,人物的悲剧命运使散文形成了一种悲剧氛围,从而使其前期散文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从1937年全面抗战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是李广田创作的中期。他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丰收,《雀蓑记》、《日边随笔》就写于此时期。较之前期,散文题材更加多样,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富战斗性,个人伤感或身边琐事几乎绝迹,社会时代的印记处处可寻;朴实、自然、真挚、亲切的基本格调未变,但文风却趋于明朗、犀利,时或采用更见锋芒的杂文笔法。新中国诞生后到1968年作家去世是李广田的创作后期,这十九年只创作了薄薄的一本诗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见于报刊的散文等。主要歌颂了平凡的事情,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现了诗人一贯的朴实、浑厚、真挚、亲切的风格。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