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精巧·精炼·精品

作者:赵云征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小说也是如此。
  本文的构思可谓精巧,一波三折。弟弟从高高兴兴地去报到到垂头丧气地回来,又从被爹逼走到最终想留下来;而爹呢,从生气地赶走儿子到思念儿子,又从找儿子到盼望儿子归来,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富于变化,紧紧地抓住了读者。而把两条线连起来的又是什么呢?作者把弟弟的来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高低起伏的情节像串珍珠一样被简短的文字富有新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精炼,短小,言简意丰,发人深思。
  文章的精巧还体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本文主要人物无疑是弟弟,但如果正面刻画弟弟形象必然影响文章的连续性,也破坏了书信线索的设置。为了避免这些,作者巧妙地把正面描写放在了父亲身上,而对弟弟却用了侧面描写。如此,不但在无形中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及乡村老师的崇高精神。
  小小说的主要特点就是精炼,本文的精炼之处突出表现在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上。如“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勿挂念”;“寄回去”……这些短小的句子干脆利落,浓郁的乡土气息及爹的性格特点(耿直、朴实)也在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许你感觉这些语言过于口语化,但你是否想到这一句句质朴的话语是深深植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呢?而你又可曾体会到,这恰恰体现了本文的主旨呢?
  读完这篇小说,我认为文章还存在一条感情线:父子情——乡情——师生情,由此我们也再次体会到乡村教育的酸辛和艰难,再次感受到乡村教师的执著与崇高。我想,小说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异曲同工之妙。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