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谈高考中的修辞效果分析题

作者:刘增乐




  修辞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前些年偏重考查修辞方式的判断,而且限定在八类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相对说这类题型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多,难度不大,考生易于得分,因而没有太好的区分度;但是考得略难一些,容易落入概念的纠缠中,又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因此,直接考查修辞的题型在高考中一度销声匿迹。近两年,随着高考命题方式的改革,高考试题由全国卷的一统天下变为很多省、市自主命题的百花齐放,选材范围越来越宽,修辞题又出现在高考试卷中。2005年高考中直接考查修辞的题有九道之多,但不再是简单直观的辞格判断,大都侧重在修辞效果的分析。如上海卷中卷一的第四题: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
  要准确分析表达效果,应先对辞格的修辞效果有一个大致了解,分析时将其与文意结合即可。以上题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形容瀑布从天而降,声势浩大,夺人耳目,如果只答到这里,还不算完整;运用夸张的目的是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这里突出渲染的是瀑布的声势,这样作答就比较完整了。“如白练飞”是比喻,比喻的目的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白”摹其色,“练”状其形,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严格评分的话,这里每小题应该是两个给分点,一为含义,一为修辞效果。
  可见,准确理解辞格的修辞效果是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在高考考查的辞格中,比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顾名思义,“比”是打比方,“喻”是明白,比喻的作用,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复杂的事理简明化。它的主要特点是使语言生动形象。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事物可以同时用多种事物来作比,选择不同事物做喻体,语意的侧重点就会发生变化。如形容人奔跑,“如离弦之箭”只侧重其速度惊人,“如下山的猛虎”就不只是速度快,还包含了凶猛强悍的攻击性。“飞红万点愁如海”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以水为喻体抒发愁情,前者是趋向静态的,偏重愁情之重,后者比做春天不停的江水,是动态的,更是愁苦绵绵无绝期了。鲁迅小说《药》中的句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把层层叠叠的坟头比做阔人祝寿时用的馒头,既写出社会动荡,死去的人非常多,更暗指当时尖锐的阶级对立,可谓一喻多用。这样来分析比喻,就从表面的判断上升到了深层含义的挖掘。
  来看湖南卷中的18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贝多芬自比“老狮”,下文有“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的句子,文首也有“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的句子,可见他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难以接近的,自己和世人有着隔膜,自己也不愿意见陌生人;但客人不顾可能遇到的冷遇,愿意主动接近他(到兽穴里),他又感到由衷的高兴,表面的严肃遮挡不住内心的欣慰。这样,解答的两个要点就有了:他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难以接近,又为客人的来访感到欣慰。
  比拟和比喻类似。运用比拟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不可遏制的愤怒扑面而来,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抒情性、生动形象是比拟的特点。来看辽宁卷的第6题: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分析此题所给的B项。句中运用比拟,以动态写静态,把万里长城的走势写得虎虎有生气,“生动”、“新奇鲜活”都是对的,正是比拟的修辞效果,但语言“优美”恐怕谈不上,这也不是比拟的表达效果。
  再看天津卷的第18题:
  
   看树
  高林瑜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18.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
  这里“风”可以看成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的代表。作者徜徉于春天的田野,在纯朴的自然中获得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的沉静与恬淡,用形象的语言把这种感受说成是风把自己的心底的褶皱抚平。理清此处的拟人手法,此题就可以这样作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由体味树(自然)而获得的平和(沉静)心境。
  对比重点在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使其特征更加明显突出。对比的修辞效果也在于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孙权传》),都是选出差别最明显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突出各自的特点,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来看广东卷的第16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