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考场作文“任你行”

作者:戴孟姣




  一、锦囊妙计
  
  1.写好三种文体的文章。
  这里谈的三种文体,指记叙文、议论文和“另类文”。要写好记叙文,得在“叙”上下工夫,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写出小小说,你便显得技高一筹,令阅卷者叫绝;对于不善写文章的考生来说,可以在“一事一议”上下一番工夫,扣住话题,借用故事,阐发哲理,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要写好议论文,得在“深刻”上下工夫,要跳开人云亦云,必须要写出两个以上的层面,要让阅卷老师能感觉到你的文章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层层递进;如果实在无法把握“层进式”,至少,你得很好地利用正反对比的“并列式”结构,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另类文”是指记叙、议论以外的具有明显新颖形式的文章,如论坛主题跟帖、专家访谈、实验(调查)报告、诊断书、数学题解析等等。考前,考生须对这三种文体烂熟于心,做到胸有成竹。
  2.备好几个有文化内涵的材料。
  从以往的满分作文来看,小作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考场上显得游刃有余,文学类和历史类材料在他们的笔下往往是汩汩流出,既让人感觉其知识丰富,又彰显文化素养,很受阅卷老师青睐。考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外资料,请不要忽略我们已经拥有的丰富材料,十二年寒窗,我们从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历史、语文教科书中的材料,其实是我们很好的备考材料,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信手拈来,会让阅卷老师备感亲切。考生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3.学会多料一用和一料多用。
  在作文中,考生常常“多料一用”,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堆砌材料的基础上,使文章显得厚实。但考生常常感叹无料可用,那不妨换一种思路:一料多用。可以说,一个材料可以适合写很多话题,关键看考生会不会分析材料。分析材料,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来说,抓住某一主体,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供分析:正面、反面、正反结合。考前多做这样的训练,既活跃自己的思维,又生发感悟,提高认识,这样离“见解独到”就不远了。
  4.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考前与其写多篇作文,倒不如平心静气地把写好的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每次修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在某一个方面有质的突破。如果发现文章实在是平庸之作,连自己都不欣赏,就得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修改的周期可以长一点,以一周为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能收到两点效果,既积累了写作的经验,更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5.多个话题形成一文。
  考前可以把多个话题当作文章的关键词,用串话题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而且字数越少越好。这样做的目的,是启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以前后贯通,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强调或者突出不同的方面而已。这是阅读和写作中比较高的境界,考生要尽量达到这种境界: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应对任何话题的境界。
  6.关注生活,预测话题。
  作文命题虽然尽量回避生活的热点,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要关注热点。比如“八荣八耻”是热点,考生可以联系过去做过的许多作文试题来思考,这些试题是否与之相关。多关注生活,多思考生活,积累素材,增加感悟,提升境界,也许高考作文题目早在你的头脑中思索过了。
  
  二、陈题佳作
  
  1.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几年前,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中,一只小鸟突然飞进正在进行激烈比赛的赛场,非常不凑巧,简直就像是一滴雨水正好掉进瓶子里一样,被击打得飞速腾空的网球,正好打在小鸟的身上,小鸟当场落地身亡。击中小鸟的那位运动员,立即中止了比赛,走到小鸟跟前,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为自己的这一过失,虔诚而毫不犹豫地跪倒在那只小鸟的前面。
  我被那位运动员感动了。在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中,谁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闪失或过错,这并不奇怪。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闪失或过错,只要能够真诚地责问自己,忏悔自己,你便是一个有高尚道德和高贵情感的人。可惜,如今人类许多高尚、高贵的道德和情操,已经几乎被我们用自己的手斩尽杀绝。情操的高贵,逐渐被物质价格和包装的昂贵偷梁换柱;道德的高尚,更是被污浊和卑下理所当然和公然地替代。
  要求:①以“面对过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2.佳作展示
  
  老矿长的选择
  
  夜深了,老矿长还在床上辗转反侧,明天就是他告老还乡的日子了,可新矿长还没有定下来。他不是没人选:小王做事周到谨慎,矿长叫他办的事没有哪一件不办得漂漂亮亮的;小李眼光较长远,看问题很透彻,许多棘手的问题被他一一化解;小丁虽然不及另外两人聪明,但为人耿直,常常出其不意。选其中任何一人,对另外两人都是不公平的。老矿长一拍脑袋,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竞选大会前,老矿长将三人叫到跟前,说:“你们都是新矿长候选人,我不需要你们发表什么竞选演讲,”说着他拿出了三份文件,分给了三人,“我让你们先当回矿长,这是对上次矿难伤亡矿工家属的赔偿文件,上级拨款6万元,怎么用就看你们的了。”说完拍了拍三人的肩膀。
  小王下去稍做了些准备,便上了台。刚进会议室,只见台下坐满了伤亡矿工的家属。可小王一点儿也不紧张,定了定神,便开始了他的讲话:“各位家属大家好,我现将给你们的抚恤金进行了划分:50%打算用来买养老保险,保证老人生活;30%用来给孩子们交学费;还有20%给你们手头活用。”看来小王的表现没让矿长失望。
  轮到小李了,他清了清嗓子,说:“我打算用给你们的抚恤金做一个基金会,将这些钱拿去做一些小风险的投资,每个月返还你们一些。我保证,你们最低拿到的总金额将超过原来的120%!”台下掌声雷动,家属们似乎对此很是受用。
  该小丁发言了,只见他一脸为难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这钱我不能给你们。”台下一片躁动,老矿长对他的话也大惑不解,但小丁还在继续,“上级虽然拨了抚恤金,可没拨下加固矿井的费用。各位大伯大婶的儿子,弟弟妹妹们的爸爸,我的好同事,就是因为在不安全的矿井中工作才会死于非命。而就在我讲话的同时,我的许多同事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着。我现在是愧对你们,但我不想在将来对着他们的家属说着同样忏悔的话,不想看到他们的家属流着和你们一样的辛酸的泪。我知道你们生活的难处,但在我能为大家谋福利之前,我只有这样表示我的歉意。”说着深深地鞠了个躬。躁动平静了,取而代之的是轻轻的欷歔。
  老矿长的眼眶也红了,看来,他心中已有了决定。
  3.点评
  根据现行高考作文的考查现状,有人说:写小小说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此语很有见地,尤其对那些只会叙事而不会抒情议论的考生来说,这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写好小小说,必须解决好小小说写作的关键:有情节、设悬念、释悬念。只要叙事,肯定有情节,毋庸置疑,关键看情节是否一波三折或悬念迭起。上文的小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老矿长很难确定接班人……“一拍脑袋,突然有了主意……”,此处设置悬念一;紧接着在第二段,老矿长用处理赔偿金的问题作为标准来选拔新矿长,释前一悬念,又生新悬念;“小王”和“小李”的发言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新矿长的人选已经有了结论,小丁“为人耿直”,也似乎暗示他的发言不会超过“小李”,但读者此时恰恰期待“小丁”能“出其不意”,这便是小作者巧妙设置的悬念二;小作者对“小丁”出场的描写,似乎证明他注定要失败了,可小作者先抑后扬,出奇制胜,很巧妙地扣住话题,来了180度的转折,只有“小丁”敢于面对过失,且想办法改正过错,真正做到“出其不意”,看起来“小丁”的决定愧对部分人,可“小丁”的形象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回头看看,读者发现:小作者在层层铺垫,“小丁”的获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写出此类文章,获得高分也应在情理之中。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