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暗许

作者:张丽钧




  一个寻常的秋夜,先生却有不寻常的好兴致。他抱起手提电脑躲进书房,声称要写一首抒情长诗。我慌忙沏了香茶,捧给我的诗人。
  很快,我就被枕边一本无聊的书哄进了无聊的梦乡。恍惚中,听得先生唤我。一百个不情愿地揽衣推枕,听任他将我拉到他的工作室,看他完稿的诗。
  他高声朗诵,逼着我喝彩。我敷衍塞责地听着,附和着他的自吹自擂。后来,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清新无比的句子:“走过新浴的草丛,滚落的水珠溅起绿色的雷霆……”我一下子就被震醒了。我说:“翻页,往前翻页。我要重新看一遍。”
  那果然是一首好诗。我贪婪地赏读着,突然间就明白了这么多年来先生痴恋诗歌而不屑经营其他文体的缘由。诗歌,是语言的黄金。诗歌给予人的巨大审美快感是其他文体所难以企及的。
  问他打算把这么好看的“姑娘”许配给哪家。他说要给H杂志。我说:“别给H杂志社了,太可惜,一本省级纯文学刊物充其量也就几千个读者。不如给了S诗刊吧!绝对没有问题。”先生听了我的话,很认真地说:“不行,我必须给H杂志,因为,我已经在心里暗许它了。不瞒你说,我一边写,一边揣想着H杂志刊登了它的情形,每一个细胞都为那个时刻欢跃过了,我怎么能让这些细胞空欢喜一场,把内心暗许的事颠覆了,欺辱自己的感觉呢?”
  ——暗许。他居然用了这么个词。
  这是个远离我的词,或者说,我早就学会了对她的拒斥。在我看来,她有些老土了。仿佛一个旧时的女子,在心中装着一个心仪的男人,把一些只在生命深处开放的花朵朝向了他,隐秘地,对他传达芬芳的眷念。这样的暗许,往往伴随着幽怨,一个人的眉头与心头紧锁了惆怅与寂寥,愁苦与怨怼,在一个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无言的结局中——点点枯黄了的心头的青色。“终日怕君辜负我,奈何今日已负君。”说这话的女子被一个暗许踏碎,断魂的香缭绕着断肠的梦,什么样的手,能够搭救起那一滴坠落于无边汪洋中的血色相思?
  在异国.相中了一方披肩。掏钱的时候,我相信我看见了万里之遥的妹妹披上它时的俏丽模样。但披肩一到手,我的肩背就开始殷勤地邀约它。于是,我劫持了自己的心意,背叛了自己的应允。我跟自己说,我那瞬间的将披肩许诺给妹妹的念头或许也可以叫作“暗许”吧?但这样的想法一冒出来,心就被愧怍弄疼了。一个不成型的美意,很快被多欲而又好奇的手团捏烂了,算得上什么暗许呢?心,不是没有预设过方向,但是,风吹得它放弃了坚守。
  记起一个凄美的暗许的故事。春秋时名公子吴季札受吴王之命出使北方上国,路经徐国,便去拜会徐国国君。徐君隆重接待远道而来的吴国使者。在会见过程中,徐君见季札身边所佩的青铜宝剑煞是威武,请求季札解下来鉴赏。宝剑出鞘后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惹得徐君艳羡异常。聪明的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但因考虑到还要继续北上去出使上国,当时列国间战事连绵,手中之剑还须用以防身,故而便不曾将这把宝剑赠与徐君。待到访问了北方上国,在萧瑟的秋风中再经徐国,徐君已撒手人寰。季札悲恸已极,便带了侍官到徐君墓冢去凭吊。祭扫完毕,季札随手解下佩剑,悬挂在墓前的松树上。侍官不解地问:徐君已死,大人把这么贵重的宝剑送给谁呢?季札坦然答道:从会见许君时起,我已暗许将此宝剑相赠,怎可因徐君辞世而背叛我的初衷呢!吴季札以“挂剑冢树”的方式,兑现了心头那份沉甸甸的暗许。
  今天,懂得捍卫暗许的心还有多少呢?像我家的痴先生,说了一句“爱诗”,就永远作别了其他文体,看到往昔的诗友不再侍弄分行的文字了,就拧着眉头说人家“堕落呀堕落”;对一家杂志暗许了一首诗,就心无旁骛地为它写,心也要呕给它,血也要沥给它。我想,真正称得上暗许的,应该是对心愿不走样的忠诚与固守。没有人听见你暗发的誓愿,没有人监督你去实现一份暗许。假如你不说,谁能探知你在心里播了一粒暗许的种子?它日后的枯或荣,仅仅是你个人能看到的风景。越是高洁的人,越是看重这风景。我家先生说:“走过新浴的草丛,滚落的水珠溅起绿色的雷霆……”大概,一些振聋发聩的雷霆般的声音原是可以发源于心灵的吧,不被这样的声音震醒,我们又怎么能够读懂人间最美妙的诗行?
  (选自《散文》2005年第7期)
  
  [阅读训练]
  
  1.“问他打算把这么好看的‘姑娘’许配给哪家”一句中,“姑娘”指代什么?我家先生为什么要把刚写好的那首诗投给H杂志?
  2.谈谈你对暗许的理解,并说说作者为文章取名“暗许”的意图。
  3.作者认为“走过新浴的草丛,滚落的水珠溅起绿色的雷霆”这一句诗写得好,你认为好在什么地方?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的丈夫将诗不投给S诗刊,而要投给H杂志,是因为他事先已答应给H杂志社。
  B.作者通过“在异国给妹妹买披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遵守“暗许”的不易。
  C.作者通过吴季札“挂剑冢树”的故事,从正面说明兑现“暗许”,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做到的,只有品质高尚、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做到。
  D.作者认为“真正称得上暗许的,应该是对心愿不走样的忠诚与固守”,越是高洁的人,越是看重暗许。
  E.作者认为:“一些振聋发聩的雷霆般的声音原是可以发源于心灵的吧,不被这样的声音震醒,我们又怎么能够读懂人间最美妙的诗行?”
  
  [参考答案]
  
  1.“姑娘”指代我家先生刚写好的一首诗。因为他早就暗许给H杂志了。
  2.对暗许的理解要围绕作者“真正称得上暗许的,应该是对心愿不走样的忠诚与固守”这句话去谈。作者将此文题目取名“暗许”的意图:此文由丈夫暗许给H杂志社一首诗引起;作者将暗许上升到人们品格修养的高度来谈。
  3.这句诗把新雨后大自然中经过雨水滋润的小草的生机写活了,给静态的小草赋予动感,让人感觉到昂扬向上的生命的巨大力量。
  4.A E(A他事先并没有答应H杂志社,只是在心里暗许给它了;E原丈中此句前还有表示推测的“大概”二字,此选项去掉了这两个字,就把表推测语气的句子变成了表肯定语气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变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sup>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阅读训练]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