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巧解高考语句排序题

作者:王 珏 王 穹




  语句排序题是考查语言连贯的综合性题型,是近年高考题语句衔接题中的热点题型,此类题又分为四大类:语境选择题,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24题;非语境选择题,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6题;非语境简答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8题。这四类题解题方法基本相同,下面就以目前句数最多的高考题——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为例,阐述语句排序题的四步解题法。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1.找出统领句
  通读题中全部语句,根据语段表达类型确定宏观语序。叙述性语段应以事情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序展开。议论性语段应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按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对于说明性语段,如果说明事物结构,应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变换为序;如果介绍事物发展演变过程,应以先古后今时间为序;如果介绍事理,应以逻辑为序。筛选出起统领作用的主旨句或过渡句。
  通读题中七个句子后,可知该语段是以“语言与视界”为中心话题的议论段,所以整个语段应以逻辑顺序展开,①句紧扣“语言与视界”,揭示“话语“视界”关系,是暗示段内层次的过渡句。
  2.依词分句组
  以各个句中相同词语为线索将句子分成若干组,具有相同词语的句子往往叙述主体未发生变化,衔接得比较紧密。在此语句排序题中虽没有相同的语句“接力词”,但有使上下句链接的暗示词。①②句依次含“话语”、“古话”和“洋话”三个词,均与话语有关,据此①②句为一组。①③⑤句均含“视界”一词,故为一组。④⑥⑦句均有“新”字,应分在一组。
  3.组内排句序
  围绕各组内每个句子的首尾关键词,排出各组内句子的正确顺序。句首关键词主要有四类:一是代词,二是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三是“首先、其次和最后”等标明主次轻重的顺序词,四是“总之、由此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表结论的总结词。句尾常有需待下文解释的暗示词。
  根据②句中谈“古话”和“洋话”,过渡句①先说“话语”后说“视界”,①②组内排序应为②①。⑤句紧承①句尾“视界”谈“两个视界”,③句进一步解释⑤句尾“独到之处”,故①③⑤组内排序为①⑤③。⑥句首“更何况还”表明紧承③句尾“看不到的东西”补充解释,④句首代词“这”兼指③句尾“看不到的东西”和⑥句尾“中国新事”,⑦句首“创新”紧承④句尾“创新空间”,句中“新发现”照应总结③⑥句内容,所以④⑥⑦组内排序应为⑥④⑦。
  4.依句排层序
  利用过渡句或各层内总括句排出各层间正确顺序。根据过渡句①中先说“话语”后说“视界”,⑦总结上文谈“创新”,三个句组间正确顺序为②①→①⑤③→⑥④⑦,即A项。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