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十面埋伏”
作者:谭志永
一是黄昏傍晚埋伏笔。因为“我在城里奔波了一整天”, “急于要拦一辆出租车, 尽快回酒店休息”。可是正赶上下班时间, 出租车太难拦了。黄昏傍晚时刻, 光线自然不佳, 加上一天劳累之后精力不济, 心情急切地要回酒店休息, 所以好不容易有车停下来后, “我”就没有时间、精力和耐心仔细看车, 这样就有了荒不择“车”之理, 为篇中“我累得连一句话也不想说, 只是闭上眼睛假寐”和篇末“我想我实在是累昏了头, 这辆车有没有出租车标志都没有辨识清楚, 就不由分说地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埋下伏笔, 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上车之前和上车之后的描写既显得合情合理, 又使得这个误会可以继续下去。
二是言行迟缓埋伏笔。小说写“我”交代去处后“司机”居然“歪着头想了一下”, 说: “很远哪! ”我的慌乱与司机的慢条斯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此, 不光“我”纳闷, 读者也会同样纳闷: 按常理下班期间正是出租车跑生意的好时机, 没有哪个司机会愿意把出租车开得慢慢的; 出租车司机一般都希望路程越远越好,怎么他不愿去远处呢? 并且, 作者还特意写道,“司机”面对“我”的询问欲言又止,末了, 终于下定决心, 发动车子, 明显可以看出司机是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开动车子的, 这也是违背常情的。作者的这些关于“司机”迟缓言行的描写在暗示读者, 他与一般的出租车司机确有不同之处, 这为后文他自报身份——并非“出租车司机”埋下伏笔。
三是穿着打扮埋伏笔。作者写自己上车之后的所见: “这位司机衣着整齐, 藏青色的西装十分挺括, 雪白的衬衫, 淡蓝色的领带, 搭配得相当得体, 不像一般的出租车司机衣着随便、风尘仆仆的样子, 倒像准备去赴一场豪门夜宴似的。”此处的描写进一步暗示读者: 他与一般的出租车司机在外在形貌上有不同之处, 不像开出租车的而像赴宴会的。这些描写为后文——“去你在门前等车的那家酒店吃晚饭”埋下伏笔。
本文以《出租车司机》为标题, 这正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个错误信息,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巧妙地把“出租车司机”并非出租车司机的玄机暗藏在读者不在意的细节里面, 有意让读者跟着“我”的思路和行为去误解对方, 并“一错再错”下去。直到篇末, 作者借“出租车司机”之口告诉读者真实情况, 让读者在回味时体验这场误会带来的温馨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