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别让珠峰变成垃圾场

作者:吕 雁 江 宁




  [前言]
  
  当四季皑皑的雪山蒙上厚厚尘埃时,人类数个世纪的成就和尊严也该到穷途末路了。但愿人们能从《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启示。
  
  珠峰成了垃圾场
  
  这次我们在珠峰看到的景象也是很让人担忧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垃圾如果没有有效的清理措施,这里将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1989年成立的时候,进入珠峰地区的登山者和旅游者每年只有3000多人,但到了2001年,登山者和旅游者超过9000人。目前每年到珠峰保护区的人数超过10000人。这些人在珠峰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物。
  其实对于西藏这样工业不发达的地区来讲,发展旅游业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可是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带来环境的破坏。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张永泽认为:“西藏的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珠峰地区冰川的消退正逐渐显著,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据说1988年的时候,从山下看珠峰,到处是白雪皑皑的。可现在看上去,整个珠峰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
  
  冰川消融太快
  
  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说,近年来他每年都到珠峰来,今年观察到东绒布冰川消融区的上限是海拔6400米,而2002年是6350米。50米的上升幅度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变动幅度应该在每年10米以内,这说明冰川的消融非常快。
  到大本营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去适应性训练时,走到一个冰川融水湖。蓝蓝的湖水映着蓝天和雪山,很美丽。然而这个湖在几年前是没有的,正是由于近几年冰川消融退缩后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到达珠峰时的状况,也是我们面对的生态和环境。
  关于环保问题,同行的老鹰哥刚到拉萨的时候和他那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在电话里有过一段这样的谈话:
  “爸爸,你为什么要去那么高的地方捡垃圾?”
  “那里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过的地方,你希望选手们拿着崇高的奥运火种,脚下踩的是各种垃圾吗?”
  “不希望,可那里哪来的垃圾?”
  “是很多登山运动员遗弃的垃圾,他们也许没有体力带走垃圾,也许有别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为火炬传递开辟一条圣洁的通道。”
  “我真不明白,他们都是大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难道下山还比上山累吗?”
  老鹰哥一时语塞。
  
  垃圾触目惊心
  
  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接受《小崔说事》的栏目访问的时候,我把从珠峰带下来的部分垃圾样品现场展示给大家看,有高山燃气罐、易拉罐、塑料袋等等,就是随地丢弃的,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阵唏嘘。
  在电视机前看到过的观众,肯定也会觉得触目惊心,而我们在那里的时候感觉就是心痛。我们也明白仅靠我们这些人的清扫是绝对不够的,真正的环境要从日常开始保护,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也只有一个珠峰。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关注环保了。
  在珠峰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是王鹏后来告诉我们的。那天我们上5800了,其他队员随车下撤回定日了,大本营就只有晓林姐、鹏哥在。傍晚时分,有一个青年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垃圾步履蹒跚地从山上下来,见到鹏哥的第一句话是:“请问我这袋垃圾应该放在哪里?”鹏哥接过沉甸甸的垃圾袋,他第二句话才是:“请问能给我一口水喝吗?”这个青年当时一定又渴又累,身体极度虚弱,但却把环保看得这么重要。
  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做过几次蹲起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弯腰捡拾垃圾的动作都成了对意志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但我们看到沿途的垃圾,却真的一个都不想放过,每次都是缓缓地蹲下捡起垃圾,再缓缓地站起放入垃圾袋,有的时候捡得着急了,猛地起来后,站都站不稳了。类似这样的蹲起动作,我们在5000多米的珠峰半山腰做了近百次。当碰到易拉罐时,我们也练就了一身用手杖戳起易拉罐的绝技,这样可以节省体力。就在我们回撤的时候,6500米的清扫队带着牦牛队向上进发。从5800米到6500米区域的垃圾除了在下面非常普遍的生活垃圾外,还有一些是登山者们留下的高山垃圾。
  (选自《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有删节,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版)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