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

作者:田悦芳 王海峰




  周涛是我国当代的“新边塞派”诗人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散文创作领域著述颇丰的作家。周涛的散文,常常以一个诗人所特有的敏锐思维来思考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这篇文章以一种舒淡的笔调和错落有致的叙述,书写出了大树给予人的无尽启示与教益,文章在舒放有度的情感表达中渗透着哲理的思辨,充分体现了作家独具个性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篇文章中,作家从他多年来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亲身观察与生活感受出发,为我们展示出了大树所具有的三重意蕴:伟大、高贵、智慧。
  首先,大树以长久的阅历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成就了其伟大。“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是用自己的心——年轮,一圈一圈,记录下岁月的波纹和生命的记忆,显示出其特有的灵智。“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而人呢,在其短暂因而也更为宝贵的生命历程中,常常是比附倾轧,内心中充满战争的硝烟,不能彼此相携以助,坦露襟怀,因而在大树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
  其次,大树以顽强的生命力来抗争各式各样的苦难,从而成就了其高贵。在大树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人类随时都可能施加的砍伐之难外,还要经受各种自然界的磨砺。例如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的白杨,又如原本枝叶翠绿的大树枝丫被大雪压得“劈开”,这种像人的白骨被突然折裂后的模样,令人惊心动魄的同时,也似身受着骨折的疼痛。但“树无声”,它依然傲立大地之上,与万物并立,同日月相视。相比而言,人在面对灾难时的畏缩、气馁乃至放弃,难道不是一种懦弱与卑微吗?
  再次,大树以自己站立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智慧。当一棵树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在各种灾难面前挺了过来,它就成为饱含生命智慧的大树。例如哈密的“左公柳”,其神态雄姿所呈露出的神韵与风范,不仅烙印着历史的兴衰荣辱,而且铭刻着不同寻常的心理历程。这种站立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这篇文章着重书写了大树的以上三重意蕴,可谓句句言树,但意旨却处处指向人的生活。作家的情感表达舒婉有节制,故读来会有“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之感。但我们已应该懂得,面对大树,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不要钦羡于做一只风筝,虽高高飘飞却终受制于一线,而应做一个树样的哲人,根扎大地,傲然挺立,用自己坚实的年轮来诠释生命的真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