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思维的审美超越
作者:夏国珍
每当我们仰望浩渺的天空,面对奥秘难测的寰宇,我们便想起许多有关的诗文警句,如屈原《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庄子·天下》:“南方有畸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堕不陷,风雨雷霆之故。”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这些诗句都曾经激荡过我们的心绪,从远古的祖先到今天的我们,都希冀从这深奥莫测的宇宙中,寻觅到无法从身边获得的启示。我们在嘲笑杞人的同时却在惊叹张若虚的神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感慨李白的思索:“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赞赏苏轼的遐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杞人同样应得到我们的敬重,正像作者所说:“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超出了身边的日常生活,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的确,宇宙始终是一个谜,它等待着人们用智慧去探索,激励着人们去思考。
1994年7月,出现了万古奇观 ——彗木大碰撞。如此想来,有朝一日发生“彗地之吻”、“小行星同地球之吻”的事情不是不可能的。杞人忧天,真成了预言,所以很多科学家正沿着杞人的思维,去寻找解救天塌下来的支柱,有人预测,一旦发现有一棵小行星可能要威胁地球,就可以利用人类已掌握的空间技术在小行星尚未接近地球时,先去拦截这颗小行星,只要设法稍稍改变一下它的轨道,这颗小行星就不会再撞上地球,这样,我们的忧虑涣然冰释,同时我们也为之振奋,“杞人忧天”的时代已过去,代之而来的是“杞人胜天”了。
文章不仅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同时对人们已习惯的见解提出了大胆质疑,想别人未想之事,发别人未发之意见。周国平先生的思想是对前人知识的一种升华,可以说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种新的见解是智慧的闪光。当今创新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周国平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例文。我们再也不能像古人那样对有异议的人施以嘲笑,使创新的萌芽被淹没,被葬送,而应去思考他的超前思维,善于培养、浇灌这种奇花异葩。这样,杞人变成庸人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代之而来的是无数的杞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周国平的文章表现出一种思维的审美超越,化平庸为神奇,令人眼界开阔,思路开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篇难得的佳作。